(宁夏医科大学总院普胸外科宁夏银川750004)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方法:通过分析开胸术后DVT的发生机制,针对老年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降低老年开胸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结论:老年开胸术后患者易发生DVT,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可降低DVT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开胸术;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137-02
胸部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久,尤其是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术后可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且术后留置管道较多,使患者不敢翻身,加上老年患者体力不足及切口疼痛,更使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主动活动,因此具有较高发生下肢静脉血栓(DVT)的风险,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防止DVT的发生[1]。本文对我科在预防和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护理方法和经验进行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选取老年开胸手术患者453例,年龄60~81岁,平均70.5岁,患者均未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共行老年开胸手术532例,对其进行护理干预。
1.2方法
1.2.1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深静脉血栓:开胸术后的老年患者,由于多种原因,不愿下床活动,使下肢血流减慢甚至瘀滞,易并发DVT。而DVT早期症状不明显,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不适感、下肢粗细不等、沿静脉血管疼痛与压痛。老年患者对各种反应相对来说比较迟钝,观察时既要看一般状况,更要仔细询问双下肢有无疼痛、肿胀程度、皮肤温度颜色等,发现异常立即通知主管医生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必要时行肺动脉CT,以协助确诊。
1.2.2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老年患者术后第一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协助其尽早下床活动。对于手术当天或需卧床的老年人,指导肢体功能锻炼,定时进行肢体主动或被动活动,由远端向近端挤压肌肉,帮助其进行踝、膝、髋关节及下肢的肌肉按摩,通过肌肉的收缩锻炼,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和静脉瘀滞,病情允许时尽早下床活动。
1.2.3饮食指导:老年患者胃肠功能减弱,嘱家属提供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禁忌油腻、辛辣的食物,摄入足够的水分和纤维素。同时加强病房禁烟管理,陪护和探视家属坚决不允许在病区内吸烟。
1.2.4心理干预:老年肿瘤患者由于自身存在着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当病情变化或出现并发症时,心里压力会进一步加重,出现过度紧张、忧郁、甚至绝望等情绪。责任护士术前就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术后康复、并发症等向患者做简单的讲解,使其对自己所患疾病有初步的认识,能够面对和配合治疗。术后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要与患者充分沟通,指导正确的护理方法,使患者与家属以积极的心态配合下一步治疗。
1.2.5特殊护理:如果深静脉血栓已确诊应立即卧床休息,切忌按摩、挤压肿胀的肢体,双下肢抬高30°,注意保暖,避免冷刺激,保持静脉回流通畅。康复期卧床休息2周,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cm,保持膝关节15°屈曲,髂骨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不要在膝下垫枕,以利于小腿静脉回流。勤翻身,预防DVT形成[2]。
1.3DVT的预防
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形成DVT的风险较高,应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临床上有药物治疗、运动干预和机械性治疗法。(1)选择适宜的抗凝血药物:预防DVT首选的抗凝药物是肝素,肝素能加速凝血酶的激活,抑制血小板的黏附集聚,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抗凝和纤溶物质,具有良好的抗凝血作用。我科针对老年高危患者,术前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uQd或Bid,术后继续使用5天,以预防DVT的发生。(2)使用长筒弹性袜预防DVT:长筒弹性袜是预防DVT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机械原理防止下肢静脉扩张、组织血液淤滞、加快静脉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循环、保护血管,从而避免血栓形成。(3)使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预防DVT:抗栓压力泵的泵动气流通过独立连接管,到达紧束在肢体治疗部位上的气囊,随着压力的上升对肢体进行大面积的挤压、按摩,其挤压和刺激可达深部肌肉、血管及淋巴管,加压时使加压部位的血管排空,加速血液回流或流向周围毛细血管,骤然减压时静脉血流迅速自动充盈,从而显著地增加血液的流速。我科对老年术后患者进行间歇充气压力治疗,每日2次,每次15分钟,连续5至7天。
1.4数据处理
对护理干预观察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3例(5.1%),肺栓塞10例,死亡3例。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共行老年开胸手术532例,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发生深静脉血栓11例(2.1%),肺栓塞3例,死亡1例。护理干预前后DVT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0,P<0.05)。
3.讨论
3.1DVT发生机制
开胸手术患者常存在多种导致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老年患者,某些危险因素手术前已经存在,且手术后各种获得性危险因素进一步加重DVT发生的风险[3]。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凝血、纤溶以及体内抗凝系统等功能失调,血液的凝固性增高,并且肿瘤组织本身能分泌多种促凝物质,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而被肿瘤细胞浸润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壁受到损伤,丧失了抗血栓形成的机制,易形成附壁血栓;手术本身的失血及组织损伤可激活凝血系统,将大大增加DVT发生的危险性;术中使用止血药物、手术应激以及潜在的器官功能不全,都可激活凝血机制;术后血肿压迫、损伤和伤口感染等可导致微血管损伤,使静脉压力和流速下降,血管腔狭窄,进一步激活凝血机制,促进血栓形成;由于麻醉引起的肢体低灌注、静脉血流降低也是引起下肢DVT的高危因素;手术与全身麻醉时间较长,术中对患侧肺动脉的牵拉损伤,在术后DVT的发生中也会起到重要作用[4];静脉穿刺时损伤血管以及一些药物对血管内膜刺激,使药液渗漏到血管间隙,发生静脉炎,尤其在下肢输液发生率更高,从而形成血栓,引起栓塞。
3.2DVT发生原因及预防
老年开胸术后患者易发生DVT,主要是由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等原因,导致下肢DVT形成。患者常把精力集中于手术部位及原发病,加之老年人对各种感觉的反应下降,即使有下肢不适也容易被忽视,因此要对老年DVT高危患者强化风险意识,使其提高警惕,预防DVT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控制可大大降低DVT的发生率及死亡率[5]。(1)做好入院评估及宣教:讲解烟草在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中的危险性,使其懂得戒烟的意义。(2)早期干预、降低DVT风险: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和护理手段减少和避免高危因素,做到早期预防。①为患者做预防DVT护理指导,每日多次协助做肢体主动和被动运动,鼓励家属参与,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存性。②准确及时使用抗凝血药物并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③注意保护血管尤其是长期输液或使用刺激性药物的老年患者,禁止在下肢静脉穿刺以免损伤血管内膜,输注刺激性药物时应稀释后缓慢静滴,并注意输液肢体的保暖,尽量避免药物外渗。(3)仔细观察病情:开胸术后DVT多发生于术后3~7天,每日注意观察患者肢体是否肿胀、皮肤温度和颜色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4)机械性预防措施的应用。
综上所述,对老年开胸术后的患者实施预防DVT护理干预,提高老年开胸手术后生存率发生,降低DVT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从而避免了肺栓塞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红梅,王雪峰,刘春莲,等.开胸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09,7(7B):1825-1826.
[2]原红,赵秋月,金志宏,等.胸部肿瘤病人开胸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2A):347-349.
[3]原红,赵秋月,金志宏,等.胸部肿瘤病人开胸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2A):347-349.
[4]郝立松,曹到白音,王青云,等.下腔静脉滤器对预防骨折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7):42-43.
[5]林素琴,林建芳,洪飞.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