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邱秀云

遂宁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

摘要:目的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病患88人,按照来院时间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人,对照组进行颈椎病科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各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效果佳,缓解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护理路径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科最常见的颈椎病,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为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使神经、脊髓及血管受损,临床症状为颈部疼痛与麻木感并以发射性疼痛为主,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肌力改变,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现象。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某种疾病而制定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规范治疗程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治疗,并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病患88人,按照来院时间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人,对照组男21人,女23人,年龄都处于27岁到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0±6.17)岁,患病1年到7年不等,平均患病时间为(3.14±1.05)年;观察组男22人,女22人,年龄都处于29岁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0±5.17)岁,患病1.3年到6年不等,平均患病时间为(3.24±1.15)年。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患者与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1)伴有心肺功能障碍;(2)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3)患者不配合治疗。

1.3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颈椎病科基础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治疗,主要措施如下:(1)中药热敷:采用本院自拟的舒筋活血,散风通络的药方,中药成分有:羌活50g、当归50g、防风50g、红花50g、白芷50g、没药50g、木瓜50g、透骨草50g,在根据疼痛部位,分别加入柴胡、苍术、细辛、藁本各50g,将以上中药碾碎成粉状,分成两副,放入纱布袋内浸泡30分钟后,煎熬20分钟。将另一块纱布湿润后放置颈部疼痛部位,然后将温度适中的中药袋放在湿润的纱布上(前提是中药要不能滴水),利用TDP等对疼痛部位照射,根据患者舒适感调整温度,每次30分钟。照射完成后将中药袋放入冰箱冷藏,一副要使用三天。(2)针灸:患者取俯卧位,取风池、大椎、肩井、肩中俞、肩外俞等穴位,根据患者疼痛部位选择合适穴位,对于手臂有放射痛或麻木患者取曲池、外关、合谷、肩髃、中渚、列缺等穴位;对于眩晕头痛患者取风池、百会等穴位,对于气滞血瘀患者加内关;背痛患者加天宗。每次进针后保留30分钟,行针时间间隔5分钟。(3)颈椎牵引:端坐位牵引,选择连续牵引或者间断牵引,若疼痛部位于上颈段,则牵引角度应前倾保持在0°到10°之间;若疼痛部位于下颈段,则牵引角度应前倾保持在15°到30°之间。连续牵引的重量应适量减轻,间断牵引的重量根据患者的体重进行加减。连续牵引的时间20分钟,间断牵引时间在20到30分钟之间。(4)推拿:按照舒筋活血,温经通络的原理,患者取端坐位,采用轻容的?法与一指禅推法与患者疼痛部位及肩部进行按摩,患者头部配合前屈、后伸或左右旋转。用拿法提拿颈部与肩部。患者放松颈部肌肉,采用摇法,颈部工作轻柔旋转,摇动多次以后,于颈部向前屈时,在进行扳法加大旋转幅度时,操作者动作要快而稳,而旋转幅度不宜过大。按拿风池、风府、风门、肩井穴位,动作由轻到重,再拿颈椎棘突两旁肌肉,遵守需循渐进原则。以上动作完成后在疼痛部位用擦法与热敷等方式,达到活血止痛的效果。同时对患者进行颈椎病疾病知识宣教,让患者保持正确的脊椎病姿势,嘱咐每天进行颈部肌肉训练两次,保持颈部脊柱平衡度,注意保暖,避免劳累过度,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情。

1.4疗效评定

治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总分与治疗前对比减少90%以上;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总分与治疗前对比减少70%到89%之间;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总分与治疗前对比减少30%到69%;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总分与治疗前对比减少在30%以下。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10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5统计学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记P<0.05在统计学中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病疗效评分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7.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5%),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中医学者认为[2],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中药热敷经皮肤渗透,通过表皮渗透到肌肉,能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其中羌活、白芷、防风、透骨草、木瓜等中药具有祛风除湿等功效;当归、红花、没药具有活血祛瘀等功效;羌活与白芷分别进入膀胱经与阳明经,有助于恢复颈椎功能。针灸能抑制痛觉传递,提高机体痛觉阈值,具有祛风散寒,疏通、调理气血等功效,达到消炎止痛、解除痉挛、改善颈椎功能等作用,调整人体经络脏腑气血[3]。文章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颈部疼痛、颈背疼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肌腱反射、上肢疼痛、上肢麻木、颈颈压痛、颈部活动、肢体感觉障碍等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王为民[4]文献报道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是通过饮食指导、中医康复训练指导及中医疗法进行护理,减轻疾病对患者带来痛苦,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储兰芳.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v.23(31):3522-3524.

[2]傅秀珍,陈梦丽,陈少华,等.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3):2222-2224.

[3]王迪,张利恒,刘克飞.中医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4):311-314.

[4]王为民,王平,刘鹏,等.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建立和效果评价[J].天津中医药,2013,30(8):46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