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哲涛
三门县规划编审中心浙江台州3171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区的环境建设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居民对居住区的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区的自然环境、配套设施等已成为居民评价居住环境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环境;居住区;舒适性
引言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概括地说就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物质与精神方面的要求,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布置,从而形成功能齐全、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环境宜人、和谐舒适、安全方便的居住生活环境。因此,在居住区规划中对于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是我们必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1国内关于居住区环境舒适性的研究动态
当前中国关于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的理论研究,宏观方面主要有吴良铺院士倡导的人居环境科学和刘滨谊教授倡导的人类聚居环学。而对城市居住区环境中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以建筑设计研究院以及高校教师开展的专题研究为主,主要包括白德惫的《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1]和黄晓莺的《居住区环境设计》[2][3]。其中提出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五项基本原则:美化生活环境以体现社区文化的社会性原则、注重节能节材合理用地的经济性原则、生态原则、地域原则和历史性原则。
2居住区环境舒适性的本质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舒适性的本质内涵表现在既能满足人们日常的物质需要,又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舒适的环境中,人们能使疲惫的身心得到恢复,紧张的情绪能得到舒缓。安全作为环境舒适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应该得到重视,这里所说的安全不仅指建筑结构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居住区社会环境的安全。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因素、人文环境因素、户外空间因素、建筑空间布局因素、配套服务设施因素。
3居住区环境舒适性的影响问题
目前我们居住区设计在环境的舒适性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主要有空间景观设计单一,没有实用性的景观使居民们融入到整个小区环境中;建筑空间布局形式缺少变化,居住区内各种环境要素独立存在,缺少融合性;缺乏人性化设计,有些空间场所虽然配置有比较多的服务设施和活动设施,但是这些方的私密性和领域感比较差比较差,一般的居民都不愿意到这种地方活动和休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改善居住区环境舒适性的对策与方法
居住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娱乐的场所,也是现代人们精神寄托的家园,因此,给居民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成了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关注的一个焦点。要改善居住区环境的舒适性问题应该从居住区道路与铺地、绿地景观、建筑空间布局、户外活动空间、人文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多方面考虑。
4.1居住区道路与铺地的合理化设计
道路是居住区构成的框架,一方面它起到疏散居住区交通的作用,另一方面道路设计还可以美化居住区环境,是居住区环境构成中的又一个亮点。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应该注意在道路除了满足交通功能外,还应提供居民休息、游赏、散步、交往等多种户外活动的可能[4][5]。而铺地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它的色彩应根据人的不同需要采取相应的设计,并且铺地的设计还必须与周围环境相统一。
4.2居住区生态绿地景观的建设
居住区绿地景观作为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与居民最贴近,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它必须根据居住区的居民容量和居民知识文化水平,合理区分聚集需要的硬质景观,生态需要的软质景观,以及生理需要的视觉景观。在生态绿地景观建设时必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做到居住区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使住宅建筑、人文景观、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让居住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绿地景观系统中。
4.3居住区建筑空间布局的优化
居住区建筑空间的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呈现出不同的几何形状。在规划设计中,往往受到地段的用地形状、地形、地物、建筑形态、朝向、日照、通风等条件的限制或要求,因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空间形态。即使是同一形状的空间,也会由于建筑物的造型、尺度、色彩、出入口、空间的开敞与封闭性及空间内的场地布置、建筑小品、绿化、装饰材料等的不同而令人产生具有不同特点的空间感受。
4.4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的有序组织
空间环境的有序组织,须从居民的生活特性出发,合理安排好各空间的秩序,保持各层次空间的自然过渡、连接和相对独立,从而使居民与其所使用的空间环境配合默契。在居住区空间环境组织上应该从多反面考虑。首先,需要把各个不同的空间层次、类型按其功能作用,清晰地划分成几个合理的、恰如其分的具体的实质范畴。其次,必须将各个实质范畴,按照它们彼此影响的强弱、重要程度和性质、居住的活动特性的层次关系,加以区分和组织。再次,居住区空间的整体完整和统一协调。从住宅区的整体空间结构出发,规划设计中必须贯穿先宏观后微观、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即按住宅区空间结构,由大到小,统一规划,整体协调。最后,要明确主次关系。必须明确空间的主调、基调和配调,并综合考虑道路、绿化、建筑小品、出入口等,以达到空间的整体、和谐与统一[6]。
4.5居住区人文环境的培育
首先,建筑的设计要美观。建筑不仅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物质方面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满足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要求。建筑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在建筑形式和结构的创作中,要与当地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相吻合。在建筑的组合上也应该考虑满足居民精神方面的需求。其次,要创造与社会形态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环境,使人们在这个社会环境中能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而加强人们对社会事业、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的了解。此外,“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始终贯穿于人文环境的培育上,在满足邻里交往、儿童教育、老年人照顾等功能要求外,还应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习性和活动习惯,合理的布置户外活动场地和公共设施,从而引导居民的生活方式向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4.5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完善
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取和设置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要以实用为主,必须明确设置公共服务设施的目的是为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所以,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居民的生活习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公共服务设施的风格应与建筑的风格相适应,并能够展现地方特色,促进小区特色文化的形成。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居住行为,因为只有符合居住行为,居民才会去参与并使用公共服务设施。
5、结束语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案例的调研分析,得出居住区环境舒适程度对于居民生活的重要性,舒适的居住环境可以让人们身心愉悦,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他们得到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黄晓莺.居住区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王健.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4~10.
[4]赵叶春.住宅建设设计与居住环境设计的探讨[N].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56~58.
[5]叶迎君.现代居住区硬质景观规划设计[J].住宅科技,2001:11~16.
[6]朱建达.小城镇住宅区规划与居住环境设计[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