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切除及修补一期愈合的临床分析

/ 2

结肠切除及修补一期愈合的临床分析

王世忠

王世忠(黑龙江省木兰县中医院外科151900)

【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8-0019-02

结肠的解剖: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盲肠完全为腹膜所覆盖,有时由于升结肠系膜与后腹壁腹膜未完全融合,盲肠可以向内移动至腹腔中部。未端回肠自盆腔上行至盲肠的内后方进入,在肠腔交界处的上、下方有粘膜和环肌折迭所形成的瓣膜,可能具有括约肌的作用。在结肠有完全梗阻时,回盲瓣可能阻止结肠内容物逆流入回肠内,使肠腔两端均闭合而加重梗阻的严重性。

升结肠和降结肠各在腹腔的右外侧和左外侧,一般仅其前面和两侧有腹膜覆盖,因而部分肠管则位于腹膜外。腹膜外部分受外伤穿破时,可引起腹膜后感染,而无腹膜炎发生。升结肠、降结肠之间为横结肠,升结肠与横结肠交界处称为肝曲,降结肠与横结肠交界处,称为脾曲。脾曲位置较肝曲为高。在脾肿大时常被压向下移位。横结肠完全为腹膜所覆盖。并具有结肠系膜,横结肠及其系膜将腹腔大至分为结肠上和结肠下两个部分。胃结肠韧带和大网膜均附着于横结肠的前方。横结肠系膜根部则与十二寸指肠横部,十二指肠空肠曲和胰腺在解剖部位上关系密切,系膜内有中结肠动脉,在胃、十二指肠、胰腺手术时可能损伤,造成横结肠缺血性坏死。降结肠以下,直肠以上为乙状结肠,也具有系膜,乙状结肠长短差异较其他部分结肠为大,过长的乙状结肠,尤其是系膜根部较窄时,容易发生扭转。

结肠的解剖结构与小肠也有不同,结肠的外层纵肌排列为三个纵行带,称为“结肠带”,结肠带之间的肠壁呈小袋状,称结肠袋。结肠带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较为明显,至乙状结肠已不清楚。结肠壁上,尤其在结肠带附近有多个脂肪垂,这些肠脂垂外面为腹膜所包裹。有时内含脂肪量频多,可能发生扭转或出血,也可能内陷入结肠腔内引起套迭。

肠扭转一段肠襻沿其系膜的长轴旋转而造成的肠腔梗阻,称为肠扭转。在我国,肠扭转最多发生在小肠,其次为乙状结肠,再其次为盲肠。我在这里主要谈谈结肠的扭转。

肠襻扭转部位在其系膜根部,多为顺时钟方向,肠襻旋转180°以下不能称为肠扭转;而肠扭转程度轻时可达到一转(360°)重则可达到二、三转。在扭转部位的肠腔必然发生狭窄和梗阻,肠系膜亦随肠管旋转,所以肠管可以因系膜血管受压而发生绞窄。肠管血运障碍的程度,不完全决定于扭转的多少,扭转的松紧也很重要。显然,肠扭转是闭襻性梗阻,肠管呈高度扩张,远较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为膨胀,虽然整个肠襻的血运并未完全阻断,由于过度膨胀肠壁也可以出现局部张力性坏死。

(一)盲肠扭转:是移动性盲肠的继发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20-40岁发病率较高。急性发作时除腹部疼痛、呕吐、便秘、腹胀等典型机械性肠梗阻表现外,常可扪到位于中腹或上腹胀大盲肠,表现为稍有压痛的紧张肿物,叩诊呈鼓音,腹膜刺激征可能存在。X线检查可显充气,突出膨胀的巨大肠襻,立位时显示长大的液面,邻近尚可见较小的充气回肠襻或短小的液面。钡剂灌肠发现钦剂在升结肠处受阻,即可确定梗阻的部位。

(二)乙状结扭转:乙状结肠过长、系膜附着距离缩短以及内含物过多都是促使扭转发生的因素。多见于男性老年人,患者多有便秘习惯,或以往有多次腹痛经排便、排气后消失的历史。发病情况与盲肠扭转相似腹胀更为显著。如怀疑乙状结肠扭转,可作低压盐水灌肠;若灌入液体尚不足500ml时,即不能再注入,即可以证明梗阻在乙状结肠,有助于诊断。X线片上可能看见胀大单个双襻肠肠曲自盆腔至膈下占据大部分腹腔,结肠其他部分也可有一定程度的气胀,而在早期小肠胀气则较少见。钦剂灌肠检查时的表现也很典型,钦剂在扭转部位受阻,钡剂尖端呈锥形或鸟嘴形,但一般从临床病象和X线照相即可以肯定诊断,务必要常规地作钡剂灌肠检查。

治疗:乙状结肠扭转的病人,在早期有人试用过经直肠镜播管的方法治疗,如能将管插过扭转部位,使闭襻肠腔内液气体排出,扭转可能自行复位。但不可强行插管,操作必须小心,以勉造成结肠破裂。病程晚期或怀疑肠壁已有坏死时,必须手术治疗。手术中将肠襻按其扭转相反的方向回转即可复位,复位后如肠管血运恢复,无需做肠切除,病人仍能生存。复位后结肠血运无法恢复,只能将坏死结肠切除。乙状结肠切除有三种方法:(1)当时即作一期切除吻合;(2)切除后作米氏造口术,二期手术缝合肠瘘;(3)患者第一次手术恢复后再择期作切除吻合术。第一种方法危险性较大,只能选择适宜的病历施行。后两种方法较安全。乙状结肠则以肠切除后造口术为妥。盲肠坏死一般均可作盲肠切除,小肠结肠一期吻合术。

结肠损伤:结肠损伤的原因与小肠相同,但开放性损伤较闭合性损伤为多见,有时乙状镜检查或放置肛管和灌肠时,也可能引起结肠穿破。锐器伤,结肠息肉进行电灼时均可造成结肠损伤。

结肠损坏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一)升结肠和降结肠位置较固定,而且部分在腹膜外,有时只伤及腹膜外部分,如检查不仔细,可能不被发现,这种部位的损伤可以导至严重的腹膜后感染,且容易扩散。

(二)结肠壁较薄,血运较差,愈合能力不如小肠。在结肠系膜有损伤时,形成血肿,血液渗至肠壁,不易分辩肠管是否尚有生活力。

(三)结肠内容物较干,含细菌甚多,感染力较小肠为强,但刺激性则较小,左侧结肠尤为如此。早期症状可能不严重,但感染的危险性很大。

结肠因肠壁较薄,血运较差,肠内容物较干,含细菌甚多,肠内张力较大,直接修补及吻合,很难达到吻合口一期愈合,尤其是乙状结肠。因乙状结肠扭转坏死,或乙状结肠损伤穿孔,都属普外急腹症,必须紧急手术,方可挽救患者生命,没有择期手术的准备时间,这样就不向小肠切除可行一期吻合;而结肠坏死或损伤则偏于肠外置或造口,几个月后,在肠道充分准备下,再行二次结肠吻合术,这样较为安全。几个月的腹壁排便及二次手术的创伤,不但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且造成了很大的肉体上的痛苦。

十几年来,我们对3例乙状结肠扭转坏死的病人,行乙状结肠直接切除端端吻合术,均获成功,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达到了临床一期治愈的目的。我们的操作方法是:在术中缓慢用手挤压,将结肠宿便尽量挤入坏死结肠内,将坏死结肠切除后,使保留的结肠肠腔基本排空,将吻合口断端创面,用甲哨唑及丁胺卡那霉素冲洗后,行断端肠管,全层缝合,再行浆肌层结节包埋,在肠吻合前将胃管从患者肛门置入肠道内至吻合口上方5厘米。术后每六小时从胃管向吻合口肠腔内注入甲硝唑100ml,丁胺卡那2ml混合液。注入时让患者不断变换体位,即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及腹卧位,使药液能充分喷洒在吻合口上。对20余例乙状结肠损伤直接修补的病人,术中用手指缓慢挤压,使结肠宿便尽量从肛门排出。使结肠得到清理,再用同样的方法缝合损伤的肠管,并从肛门插入胃肠减压管,于左下腹放置橡皮管引流,引流管既能引出腹腔渗液,又能观察有无吻合口瘘出现。

讨论:

1、以手法挤压,将结肠宿便排出,使肠腔彻底得到了减压。

2、甲硝唑及丁胺卡那吻合口内冲洗,杀灭和抑止了大肠杆菌,有利于吻合口的愈合。

3、减压管排除了肠腔内的积气,减少了吻合口的张力,促进了吻合口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了愈合的目的。

4、术后每日两次应用杀灭大肠杆菌之抗生素,保持药物的血中浓度亦加速了吻合口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