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培训中心
〔摘要〕文章深刻阐述了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等四层面的意义,并分别详细而新颖地从国企凝聚人心、理念革新、战略布局的调整以及如何整合资源等改革路径的探索分析。
〔关键词〕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思考国有企业改革不再是一个新鲜词,而是一个常新的词。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到当今的全面深化改革,国有企业由纯粹的“国营”实现了“国有”的过渡,甚至部分混合成分的实现。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国有企业由于其固有属性,应对市场的“敏锐性”尚有滞后。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自2012年来,我国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以致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投资不再是我国经济驱动的第一架马车,我国经济整体已步入新常态:高位运行向中高速转化;新型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导致服务业发展相对迅速,其作用已超越第二产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速度与规模逐步放慢和降低,因此,我国经济由以往的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依此我国经济也将向长期性、公共消费型基础建设投资和消费需求等方面驱动。国有企业大多属于第二产业,新常态掀起了国有企业严峻的挑战———战略调整、结构调整、产业链、持有资本及领导方式的调整,即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本文就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一粗浅的探讨,以供分享。
1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1.1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运行方式。亦指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即当前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混合经济体制。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增加活力;它还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对于竞争性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对于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对于公益类国有企业要实现国有资本独有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其实质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它能有效而成功地解决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难题;也能很好地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更能发挥国有资本在市场中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混合经济体制能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1.2是国有企业更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自1995年国企改革以来,国企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要改变以上种种现状,唯有全面深化改革,国企要更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以JIAOYUYANJIU焦点透视4920169EducationResearch教育研究提升国企资源配置效率。
1.3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过渡的主要动力和手段。国有企业多数属于制造业。我国目前的制造业产业规模不是很雄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效益发挥不够、持续发展力不足,尤以2013年以来最为凸显。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过渡,唯有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上形成混合经济,因为混合经济体制能实现以下效应:①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混合经济体制是将民营企业机制引入到国有企业机制中,二者融合,相互借鉴,相互激励,产生优势互补,弥补国有企业配置资源效率较低的不足;②有利于公平正义的实现。混合经济体制下,国企可以收购、兼并民企和外企,反之,民企和外企也可以兼并、收购国企。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一视同仁各种资本,实行同股同酬的同等待遇,实现民资、国资、外资的公平待遇;③产权更加明晰。混合所有制通过股权的形式,财产权利变得清晰,实践中可以灵活兼并、出卖、破产,利益关系明确,有利于搞活国有资本,提高国有企业的控制能力;④优化资源配置。混合所有制的最大优越性就是成功地实现了资本的社会化,不仅使国企有效地利用了自有资源,而且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等方式,放大了国有资本的正能量,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对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唯此,国企才能由大变强,我国才能由制造大国提升为制造强国。
1.4是我国经济实现市场配置资源为决定性作用的前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难点是国有企业。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通过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交易、组合和配置而起作用。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指出:竞争性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完全竞争和不存在市场不灵的情况下,市场会用其资源尽可能多地生产出有用的物品和劳务。即这种配置方式最具效率和效益。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让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即政府应遵循市场供求规律,善用价格传导机制,于市场中的作用是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价格决策。较高的价格趋于抑制消费者购买,同时会刺激生产;而较低的价格则鼓励消费,同时抑制生产。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要求市场在所有微观经济领域全面发挥作用,所有要素的市场流动、交换、交易都由“看不见的手”完全决定,“看得见的手”完全从微观经济领域退出,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界定市场与政府各自的“所为”与“不可为”。在国企中体现“市场”与“政府”的协调,是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
2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探索2.1凝聚人心,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古人云:心聚则成,心散则败。国有企业的最大财富即是企业上下齐心协力,全体人员有定心,有定心方有定力。具此者无往不胜而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凝聚人心的第一要义就是确保企业上下拥有明确一致的目标。要形成一致的方向,企业高层必须及时将企业的战略、形势与任务宣贯于员工,使全体员工系统、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员工方可明确方向和任务,只有确保了一致的目标,企业员工的所思、所想、所为方可与企业同步协调,这种企业文化的内化力量方使员工发自内心地肩负企业共同发展的责任,因此,任何企业都应以人为本。企业切实以员工为本,让员工感受、体会到“以企为自傲”及其价值的体现,员工才会以企为家,才会把工作当成自家的事、自己的事来做,企业与员工是一种一一对应的双赢关系。企业确保有效实现员工的“有所得”———建立激励与绩效高度相关的体系或员工持股或夯实以厂为家的文化,让员工确实感受到“好处”,员工才会“以死相报”地回馈、感恩企业,“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样的企业即使面临天大的困难和危机,不想前进发展都困难。
2.2理念革新。我国现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计划或中国式市场管理体制延续了几十年,很难一下子从传统管理模式中成功转型。多数企业存有长期性痼疾:资源粗放、市场被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正面临着生存的尴尬局面,严重束缚企业的发展后劲。
因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活国企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生命力已成为政府管理、社会关注以及专家研究的一个焦点领域,以下是国企极需要革新的几种理念,笔者认为应将这些理念凝聚成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着实构筑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
2.2.1提升学习力,实现学习型企业。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或知识的能力几乎同等。因此,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学习力的强弱。学习力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获取知识资源,并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本领与能力。学习力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谋生能力。一个人学习力的强弱取决于其学习动机、心智模式、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学习转化力等因素的交集反映,缺一不能形成其学习力,因此,学习力又指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习力的强弱并不与学历高低划等号。学习的方式不仅仅指读书,更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和实践等活动来实现。国有企业应营造员工自发自愿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和机制,让其从学习中受益和感受到快乐,形成人人爱学习的氛围、文化,而后企业从中受益无穷,只有人人与时俱进的学习,才能形成学习型企业,企业才会持续发展。
2.2.2全员创新,打造创新型企业。所谓创新是指开创、新颖之意。即在一定范围内第一个想到、第一个做到的活动都可视为创新,可以从理念、思维、理论、道路、体制、机制、流程、制度、模式、方式、方法和科技等领域创新。熊彼得指出:创新是使资源增值的活动。由此可见,一些使资源不增值甚至减值的活动即使形式花哨,也不能视为创新。
国企目前需要的创新必是自主创新为主,只有自主创新,企业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真正优势。新常态下,企业必须培养员工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并使之成为创新的源泉。企业不仅要创造适合于自身的管理模式,设计合适的、高效的机构和机制,合理选好人、用好人,更要通过自身努力突破产业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能力,系统地推进创新的后续环节,从而达到技术创新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进而实现技术创新带来商业利润和价值的活动,并将创新制定为企业的一项制度,建立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让创新内化为一种企业文化,全企业内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懂得创新,人人善于创新,人人把每天的工作都视为创新,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种强烈的源源不断的创新氛围和创新需求,着实致力于使创新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发力。
2.2.3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强化精准的服务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二十年有余,中国加入WTO也已近十五年,然而,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完全,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市场决定性作用尚未凸显。
大多国有企业以为姓“国”,相对缺乏市场意识,因而相对缺乏风险意识和服务理念,一方面对风险缺乏防范和监控,另一方面弯不下身子为客户服务,尤其是对一些小微客户,满足不了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要。国企首当其冲要转变的意识和理念应当是市JIAOYUYANJIU焦点透视5020169EducationResearch教育研究场意识和理念,尤其是国际化经营的国企。
国企一定要树立以市场为中心、以顾客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的理念,树立客户第一的意识———客户和消费者满意为宗旨;树立“向服务要效益”和“品牌、质量创造效益”的理念,把赢利点放到服务、质量和品牌上,改进生产和销售各环节的工作,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加强产品质量投诉管理,实现投诉处理的高效化服务,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同时降低生产和营销成本,构筑有利于市场竞争的质量和成本优势,以差异化取胜,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建立和完善市场风险、管理和服务机制,努力做细、做实、做透市场,抓好战略市场和终端市场的建设,加强产品运输和产品配送服务,推进厂商一体化的合作方式,整合好产品、网络、信息、广告、人力等资源,巩固和提高市场份额;构筑服务平台———实体与网络平台融合,改革企业机构,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制度建设促进服务措施的落实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2.3调整战略布局。以下侧重谈一谈竞争性商业类国企的战略布局调整。
2.3.1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的体制。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准确把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实现以管资产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根据“谁出资谁分类”原则,分清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该管的应科学管理、决不缺位,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大力推进依法监管,着力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改进考核体系和办法,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3.2深化股份制改革。竞争性商业类国企应充分体现市场性,资本持有、经营方式及产品都应充分市场化。这类企业应通过兼并、重组、购买、转让等方式积极引入除国有之外的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允许民营、境外资本转化为国有企业的股份。
2.3.3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规范董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法无授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加强董事会内部的制衡约束,董事会外部董事应占多数,落实一人一票表决制度,董事对董事会决议承担责任。改进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强化对董事的考核评价和管理,对重大决策失误负有直接责任的要及时调整或解聘,并依法追究责任。进一步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拓宽来源渠道。加强职业经理人治理,职业经理人可采用选任、委任、聘任三种渠道,合理其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建立退出机制,无论何种来源的职业经理人都用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来制衡;规范国企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体系,对委任的高级管理者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对聘任的职业经理人则完全按照市场绩效体系执行。
2.3.4完善国企领导方式。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产生、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不断创新有效实现形式。上级党组织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广开推荐渠道,依规考察提名,严格履行选用程序。推进全员绩效考核,以业绩为导向,科学评价不同岗位员工的贡献,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切实做到收入能增能减和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
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各类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制度,对特殊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委托人才中介机构推荐等方式,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建立分级分类的企业员工市场化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规范企业各类用工管理,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真正形成企业各类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机制。
2.4整合资源。
2.4.1供应链整合及其优化。就是通过协调管理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业务流程,以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高效率,以提供最大的价值给客户。通过标准化、简单化的方式将企业内部不同功能单元整合成紧密流程;将企业客户和供应商融合成信息整合、资源共享、组织互联的整体;整合企业内部劳动力、土地、资本及其结构优化;创新企业理念、体制、机制、企业管理模式、科技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2.4.2产业链横向和纵向一体化。横向和纵向一体化一般有以下四种类型:第一,行业外合并重组。即业务在竞争领域、主业有相互重叠或优势互补的企业进行合并。例如:中国五矿集团与中冶集团的合并,中冶为其全资子公司。第二,行业内或相关行业内兼并收购。可“国国相并”,亦可“国、民相并”。如中粮集团携手蒙牛集团。第三,上下游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整合,即通过整合行业集中度低、效益低下、分散在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实现上下游行业链的一体化,例如,有色金属与钢铁企业兼并。第四,国企海外并购。依托“一带一路”和“装备制造‘走出去’”战略为国企相关产业海外并购提供新机遇。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被称为世界性难题,需要国有企业长期探索与实践。分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调整优化各资源要素结构;提升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和效率,不断增强企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保障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真正得到实现,确保国企持续稳步改革前进。
参考文献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J],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