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爱军(山西省潞城市职业高中山西长治047500)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而作为职中的语文教学,就更应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因此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职业中学的学生毕业后,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所以,职中语文教学尤其要加强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况且,职业中学没有升学的压力,更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改革。那么我们如何来进行语文的实践活动呢?笔者在20多年的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现简述于后,和同行探讨。
一、要把语文课变成实践课
“新大纲”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在由学生、教师、学科三方面组成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语文课就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师只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绝不能以繁琐分析和机械练习去干扰和压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教师的职责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根据职业中学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经常选择一些现实性、教育性比较强的文章,在课前采用朗读比赛的方法,要求学生先对文章进行反复的诵读,体会文章的意境,与作者进行内心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讨论,这样既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表达的能力。
再如,应用文一直是同学们最不愿意上的课,因为比较枯燥无味,常常台上讲,台下打瞌睡,效果极差。其实,在讲这一类文章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应聘”一节时,我设计了许多招聘情境,在班上进行模拟招聘。同学们为了在招聘时一显身手,纷纷开动脑筋,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知识的运用。新知旧学、实践能力也在无形中都得到了锻炼。
二、要多创造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虽然也注重知识的迁移,布置一些课外的练习,但是这些练习更多地局限于作习题,或进行小练笔。这远远不够,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外语文实践来让课堂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
1.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多读课外作品。职校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因此我建议学生们在课下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语文课上,我把自己读书的乐趣和感受讲给学生听,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我还经常结合课文内容讲一些名著片段,鼓励学生课后补充阅读。在我的鼓励下,部分学生也有了读书瘾,课外活动时,有的学生把我的书借去,专心致志阅读。这些好现象,如果长期坚持下来,不但能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语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2.鼓励学生写日记。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精读博览和大量练笔。在教06级数控班时,我要求学生写周记,或记录自己读到的名词佳句,或抒发内心所思所想,或进行文学练笔,或评述班级发生琐事。学生写完以后,我及时评阅,把自己读完以后的感受及时反馈给学生,多鼓励少批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对待。这样,周记就成了师生沟通对话的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刚教这个班的时候,学生写周记的情况不太好,随着兴趣的提高,学生们不但能够主动,而且上交时不差一人,这就是进步。如果长此以往,收获是可观的。
3.开展现场采访、辩论、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训练时,教师要牢牢记住:开展现场采访、辩论、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了让他们能够会说,我开展了多种活动,锻炼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在学习“提问、采访”一节,组织学生对听课教师进行现场采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职责,既不包揽包干,也不随意放羊,而是时时关注,主动参与活动的组织、开展、总结工作,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三、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综合能力
职业中学的学生,文化素质比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上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我常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数控专业讲“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总之,职业中学的学生底子薄,学习兴趣不浓,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真正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课堂、课余都还给孩子,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中国职业教育》。
〔3〕《中学语文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