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5-15
/ 2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王秀敏

江苏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王秀敏

每位数学老师可能都知道“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体,老师只起着主导作用”.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其成为真正的参与者,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一、数学模式全新化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所以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必须摈弃“老师讲,学生听”的机械灌输的数学模式或者是满堂灌的传统数学方式,而应代之以师生对话,课堂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多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对班里的学生不能只用一个标准去要求,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层进行教学,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对学生多鼓励,要尽可能地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数学教学是师生互动生成的进程,强调互动生成的数学课堂一定会呈现出更大的开放性.

强调互动生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在课堂中把学生作学习的做过一体的数学教师总是处在动态的教学中,能真正荣誉互动的课堂中,时时把握住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调动学生齐参与,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这样才能学好数学.

二、数学问题情境化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新奇,一份渴求,从而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状态,从而吸引着学生主动去探究这个问题,使学生在自觉的参与过程中,自己去发现、理解、总结与应用,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与提升.

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质疑,本身就是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的体现,教师必须予以大力鼓励,并很好地引导,要下功夫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时提的问题不着边或自相矛盾,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积极思考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而不要轻易地否定.这样下去,就能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巩固提高.

三、数学学习自主化

学会求知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实现由“学会”“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飞跃.课堂应该是动态的存在,学生往往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教学的,这就使数学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学生自主学习是其终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传道受业、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智能的场所.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

如讲平行四边形概念及其性质,教师可以出示一系列的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或实例,先告诉学生这些就叫“平行四边形”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析研究,学生经过观察、思考以后,会发现平行四边形的许多性质,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领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为两个全等三角形等等,接着学生会进一步发现这些性质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一个性质推导出其它的性质。

同时不同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性质作为出发点,再通过小组的交流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不仅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而且理解了形式定义的含义及各种相关性和等价定义的概念,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学会了怎样来定义一个数学概念,对于定义的必要性与作用都会有更深的体会.实践证明,这种在主动探究下的学习,效率要比被动学习高得多.

学生自主求知活动应该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堂上要提倡学习自主化同时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故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生学习,研究的合作者.

四、教学角色多样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与学应该向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教师应该从教学课堂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师必须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的促进者.数学的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科学的重要组成因素,是数学科学的“灵魂”,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观手段.学生掌握了它,便能更彻底地理解数学知识;学生一旦把数学思想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就能获得智能发展.

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的而课本中又没有专节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等)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着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今社会更多需要具备选择和自主发展能力的认,在课堂中老师应多让学生做出选择,而不是为学生去选择,因此在课堂上要努力地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个学生,无论其是“金花”还是“小菜”,在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要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不尽完美或者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其亲身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甜美,这样学生就会亲近老师,从而“信其道”。

另外,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把“数形结合”这一数学基本观点贯穿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沟通数、形之间的联系,要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数形结合的观点,要使得这一观点扎根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成为运用自如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工具.

任何一种成功的或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然是建立在师生双向互动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育家们都提倡启发式目的就是为使教学成为双向活动.

教师是教材和学生的中介,但绝不是消极的中介,教师的劳动是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再加工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将决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所以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效果的显示者,所以是主体.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教学必然只是徒劳的,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这种双向活动,并使之不断协调发展.

作为新一代的数学教师应该做到也必须做到转变教学观念,尽最大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跟着动起来,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其乐学、爱学,从而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