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引领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数学教学引领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

葛冬莲

湖北省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44560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师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就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

那么,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培养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创新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和理想。教师可就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教师若能善于从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营造和谐氛围,引领学生创新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需要教师对每堂课精心设计,努力进行课堂结构的改革。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要放下架子,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使自己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又是合作者,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用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创新

学科教学源于生活,生活即知识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学生的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我们要把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学起来自然、亲切和真实。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创新。

四、鼓励想象联想,引领学生创新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想象。如在教学直线、射线、角时,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想象“无限延伸”。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体验成功快乐,引领学生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到综合练习,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要讲出自己编的题目。有的说“9+4”,有的说“18-9”……教师将这些题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学生计算着自己编出的题目情绪很高。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在重点辅导时要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另外,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由分数竞争转向发展竞争和能力水平竞争,在合作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在实践中创新,用创造性的教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才能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