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及效能提升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汽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及效能提升的研究

张胡英

张胡英(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5500)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汽车专业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而课程体系、教师技能、教学实施、场地及设施建设等又是顺利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保证。论文结合汽车工程系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际,分析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式,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团队、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场地和设施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有效发挥理实一体化教学功能和效益的方法。

关键词:汽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效能提升

一、根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理论教学传授给学生汽车零部件认知、设计原理和工作过程等,而实践教学则侧重于拆装、调整、故障诊断与排除、检测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动机较单纯——毕业后直接就业,所以学生在校时只偏重于实践操作学习。没有理论知识做基础,一味地实践操作,又回到了“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缺少了故障诊断和排除的理论分析过程,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拔苗助长;而仅有理论无实践操作,则又使理论知识无的放矢。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校企专家共同提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除人文和技能相融外,更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在自动化程序较高的企业,机械的工作由机器人完成,企业更欢迎集编程、操控和调试于一身的人才,这种学生更具备就业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我们现在的课程体系是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模块、主干专业课程模块和专业技能提升(顶岗实习、技能鉴定和毕业设计)模块等三部分组成。大一上学期全部为基础课程,大一下学期开设剩余的少量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课程,大三下学期全面进行技能提升,学生在大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学习专业课程。

以往教学中,由于受场地和设备的限制,我们的汽车教学经历过整体理论和整体实训(每学期单独用两周时间进行实践操作)阶段和每周先理论后实践(每周六课时,前四课时上理论,后两课时实践操作)阶段。这两种分段教学的最大弊端是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我们现在所有的专业课全部在实训中心完成,实训室配备有多媒体和操作台架等,可以边讲理论知识便进行操作。对于感性认识的零部件,直接从台架上拆卸下来即可;对于工作原理,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进行夸张的讲解。这种一体化教学不只是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形式上的结合,更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依据教师知识、技能和教学能力一体化的要求,实行课程团队化

在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将主干课程分为十个模块,同时教师依据课程特点和专长分为十个教学团队,即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团队、底盘构造与拆装团队、自动变速器团队、柴油机共轨技术团队、汽车电控技术团队、汽车电子与电器团队、钣金与涂装团队、车身修复技术团队、汽车新技术团队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团队。每个团队由组长带领组员数名,共同制定该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单元设计方案、考核方案等。组长全部拥有汽车顶岗实习或企业兼职经验,在实践方面起主导作用,尽快弥补团队中的教学短板。组员尽量新老搭配,新教师学历较高,是汽车新技术的代表人物,理论知识扎实、先进;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一方面能学习新生力量的前沿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可对他们的教学、人生及品德进行“传、帮、带”。所有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齐头并进,摒弃了以往理论教师专门带理论、实训教师专门带实训,结果极端发展的弊端。所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知识、技能、师德及教学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三、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团队精神一体化,实行分组教学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教师和学生比例失调问题——一名教师往往要指导20~30名学生,甚至更多。注重讲解,则照顾不到学生秩序管理;管理学生,又会分散讲课精力。另外,学生太多又造成了一种围观现象,故我们采用分组教学法,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选派一名组长,组长的日常职责是协助老师对本组同学的出勤、纪律及学习效果等进行记录,组长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责是本周课程的辅助讲解。周末,教师会单独对组长们进行培训,提前学习下周的学习项目。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就愈大,学习效率就愈好。过去某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一到实践中就一筹莫展、无所适从,或到单位面试时不会将自己的长处充分表达出来。所以,我们每个团队的组长人选都不固定,每次学生都争先恐后地竞争组长。因为学生知道,当组长不仅是比其他同学有多学一遍的机会,更主要的是自身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全面提升。所以,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素质教育从教育思想引向教育实践较好的尝试。

四、依据教学与社会需求的一体化要求,对教学场地及设施进行规划布置

课程开设之前,团队教师到企业调研,调研的企业包括4S店、维修企业、整车制造厂、零件总成加工企业等。例如,《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课程开设之前,我们通过调研得知:汽车维修保养较多,涉及到的项目有39个,其中13个项目进行率占80%,故我们对《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课程进行的项目安排是着重练习这些项目,例如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汽缸盖的拆装与检测、机油的使用与机油液面的检查、发动机机油与机油滤清器的更换等等。根据课程项目,我们共建立了多个集多媒体和操作台架一体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包括发动机拆装实训室、底盘拆装实训室、电控汽油发动机实训室、柴油发动机实训室(包括电控柴油机和柴油共轨)、汽车电器实训室等。另外,还有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汽车钣金实训室、焊接实训室、整车实训室、汽车检测线等。这些实训室建立的指导思想都是以学生实际工作岗位为背景,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例如,汽车拆装实训室多台发动机同时供学生拆装,在拆装过程中,重温和巩固理论知识,领会零件结构设计的奥妙。

由于场地和设施设计合理,解决了由于班级多、实训室少而紧张的现象。我们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12级共十个班级,《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和《底盘构造与拆装》同时开设,各五个班级。这样,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适应就业岗位需求的项目进行得更从容。同时,教学团队经过多次磨炼,更加精练。

五、依据“教”、“学”、“做”、“考”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注重过程考核

下面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课程考核方案为例进行说明:

表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课程考核方案

从考核方案中可以看出,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日常表现,学生的每次课题都占有相应的权重,作为学生的过程考核,最后汇总到整体评价中,避免了因一次期末考试侥幸过关的现象发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以上观点,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大三下学期的全面进行技能提升阶段,让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全面掌握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