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敏
(山东威海市立医院产科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指导病人进行早期产后运动,对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患者12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士的指导和督促下,患者进行早期产后运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产后腹胀、便秘、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产后无腹胀、便秘、肠粘连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及早离床进行合理的锻炼,肠蠕动功能恢复快,腹胀、便秘、肠粘连发生率低。
【关键词】剖宫产早期产后运动肠蠕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172-01
剖宫产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分娩方式,发生率逐年升高,因其属开腹手术,需要麻醉配合和手术器械牵拉等[1],对胃肠功能有一定刺激,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明显受到影响,轻者肠蠕动减弱,重者肠蠕动消失,后果是轻则腹胀、便秘,严重者肠粘连、肠管麻痹,继发肠梗阻。为减轻肠蠕动功能对产妇的影响,鼓励产妇术后及早离床,进行适当的运动,是加速肠蠕动恢复的有效方法。现将我院相关病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8月,我院选择剖宫产分娩的的产妇129例,其中剖宫产的部位在子宫下段63例,在腹膜外14例,在子宫体部52例。年龄分布在23-35岁,平均(30.16±2.33)岁;孕周37-42周,平均(40.3±1.5)周;产次1-3次,平均(1.5±0.5)次;新生儿体重平均为(3.35±0.11)kg,新生儿评分平均(9.60±0.30)分。术前胃肠功能正常,麻醉方式相同,排除产后出血、生命体征不稳定者,随机将入选者分为两组,分组情况产妇和家属知情同意,院内护理伦理会通过并支持。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护士指导和督促下进行早期产后运动:产妇回房后,静脉通路和导尿管等管路撤除后,平卧位进行训练,腿部运动:在仰卧时,两小腿绷紧,脚尖进行屈伸运动,踝关节做旋转运动,然后直腿抬高运动,每次做20次,每天两次。抬臀运动:平卧位时曲脚,用后背和脚跟或脚掌作支撑,抬臀离床后,有规律进行缩肛动作[2],每次20-50次,每天2-3次。同时做深部腹式呼吸、膝胸运动、伸展运动、仰卧起坐,转体训练。嘱产妇早离床,进行排尿、排便训练。嘱产妇在活动间期,咀嚼口香糖,每次20分钟,每天3次。
1.3观察项目观察术后排气时间,产后腹胀、便秘、肠粘连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用SPSS11.3处理,将%数据用卡方12.0处理,如果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排气时间比较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最长为产后26h,最短为产后17h,平均(20.66±3.14)h,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最长为产后36h,最短为产后24h,平均(29.33±2.08)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无严重产后腹胀、便秘和肠粘连,对照组有3例产后腹胀,2例产后便秘,1例肠粘连,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剖宫产术后需卧床适当休息,但长期卧床易影响肠蠕动功能,产生腹胀、便秘等并发症。肠管在手术中有一定的麻痹期,严重时术后2d内肠蠕动完全消失[3],如果不及时调治,麻痹时间延长,肠管会渗出纤维黏结在肠壁间,造成腹腔内各脏器和组织粘连,如果粘连严重,需要二次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机能恢复有很大影响。产后早期运动能加速肠蠕动功能恢复,对改善产后便秘,减少腹胀和肠管麻痹、肠粘连或恢复膀胱功能,有重要意义。早期产后运动包括主动和被动的术后活动,主动活动是拔除尿管后,每天定时离床,进行行走、蹲起、排尿、排便等活动,活动期间注意保护切口不被牵扯撕开。被动活动指被动护理活动,是在护士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腿部、踝部、臀部等一系列的运动,通过练习深部腹式呼吸和下肢关节肌肉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胃肠蠕动,预防下肢和腹部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果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产后运动,在术后2d肠蠕动基本可恢复正常,肛门开始排气,排尿和排便正常,粘连机会减少。本研究的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0.66±3.14)h,对照组排气时间平均(29.33±2.08)h,观察组无产后腹胀、便秘和肠粘连等并发症,对照组发生6例并发症,说明产后早期运动对促进肠蠕动有积极作用。但产后身体机能差,体力虚弱,以卧床休息时间居多,活动时间有限,可以通过练习深度腹式呼吸运动和咀嚼口香糖等假吃动作[4],引起肠道的条件性反射,直接刺激肠管蠕动,加强蠕动频率,延长蠕动时间,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莫巧屏,曾美文,戴哲凡.剖宫产术后病人早期产后运动对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6):1501-1502.
[2]素勉,王莉,牛凤霞,等.产后体操与低频电刺激结合促进产妇盆底器官功能恢复的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659-660.
[3]徐芝灵,徐静.综合康复治疗对产褥期妇女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7):540-542.
[4]孙亚楠.“假吃”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对剖宫产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泌乳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33(24):3823-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