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1

浅析小学“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赵贞霞

赵贞霞(1、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合肥2306012、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合肥230601)

中图分类号:G526.3文献标识码:A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探索中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但是要怎样将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放到小学教育管理中去,就需要更多人的共同的努力。事实上,在小学教育中使用“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的实例很少,文章中重点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教育模式的差别,提倡以“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来发展小学教育,要认清教学管理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以及管理者的能力和作用,希望能将这种创新的管理模式发展出来,为我国的小学教育出一份力。

一、传统的小学教学管理模式与存在问题

传统的小学教学管理模式: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基本方法就是,由高级管理者安排制定管理的方针,然后再由老师按照这样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管理,其特点就是非常固定。在这种教育模式中,要评价一个老师管理水平的好与坏,其主要的评定标准就是老师是否能够完成领导下达的命令政策,以及学生学习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只是生搬硬套领导的决策,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见,对管理进行创新,老师的思想被制约了,教师唯有进行死板固定的教学,学生也只是单纯的接受,所以出现了学生没有积极性,老师管理死板的现象。

二、“以人为本”的小学教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内涵是,要把老师看做是管理的核心,要把人本思想作为管理的基本思想,以以人本思想来进行管理,同时,老师也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力量,他们不但是管理的主力军也是管理的对象,老师的目标和学校的目标要是一致的,共同发展教育,充分发挥老师的内在潜能,真正让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深入发展。

教育管理是个大体系,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但是事实上,“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有其发展的目标,学校和老师也有自己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寻找平衡,让这种管理模式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校和老师之间的目标不是完全一致的,有时甚至冲突。这要求双发可以协调好,确保管理活动能够成功开展。

要制定新的管理方针和制度,制度是协调学校中各个主体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学校管理结构的主要部分,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规章制度要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就是增强老师管理能力的过程。它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潜力,让人和社会体系完美的结合,昀终实现学校,老师,学生共同发展的三赢局面。

1.“以人为本”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建造一个完善的创新管理制度。老师是教育的主体,要想做到“以人为本”,就要利用这中管理方式不断增强教师管理教育水平,让老师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信息和满足感。上级领导作为管理者应该老师多一些温暖和关心。制定新的教育管理制度。让老师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思维的创造力,在集提备课的前提下,让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方式修改,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授课。

2.“以人为本”是有长远目标的,看重的是老师的长远发展。这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社会,教育作为我国的根本大业,就需要老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把老师的教育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档次,为教育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1.“以人为本”以人本的思想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在对小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多关心学生,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和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培养他们的信心和动力。小学生天性好动,老师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去包含他们的错误,教导他们正确的做人道理。要尊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不偏私。

2.“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另外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注重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在教育管理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它是管理工作的中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其次,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老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小学生正在身心发展的巩固阶段,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在慢慢的形成当中,要有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这个阶段是昀重要的。

三、总结

发展小学教育,是管理者和老师共同的目标,管理者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不分彼此。管理者要给老师创造一种人本的教育环境,让教师对学生教育管理有积极性,更加认真的投入地工作,同时老师也要让学生们感到轻松和温馨,在帮助他们学习进步的同时,还要教育他们有健康的心灵和高尚的品德。“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是一个创新,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对这种创新的管理方法发扬光大,让中国的教育事业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