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勤
(广西上思县人民医院5355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监测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性肝病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201-01
药物性肝病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之一,约占所有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10%~15%[1]。随着药物品种不断更新和增多,药物性肝病也相应增加,迫切需要高效的保肝药物治疗。近年来,我院2010年0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病,疗效显著。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0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药物性肝病患者,诊断标准采用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制定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2]。80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最大年龄为68.8岁,最小年龄为22.6岁,平均年龄46.2±25.6岁。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二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停用有关或可疑药物,建议休息,常规静脉滴注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B6,肌苷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复方甘草酸苷40ml,静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还原型谷胱甘肽1.8g,静滴,1次/d。连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监测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肝谷丙转氨酶变化。
1.4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肝功能恢复正常,患者无症状。②有效: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下降未达50%以上或反而升高者,症状稍改善或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后4周、8周患者转氨酶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转氨酶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38例,有效1例;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大部分是经过肝脏代谢的,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受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损害导致药物性肝病,是医源性肝脏损伤之一。随着临床上应用药物种类迅速增加及非处方药的广泛应用,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增多,迫切需要高效的保肝药物。我院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好,总有效率为95%,较对照组疗效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临床应用。在药物代谢过程中,药物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及活性代谢产物,经过肝脏后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结合而解毒。肝脏内的还原型谷胱甘肽量基本保持正常水平,当过量服药或药物代谢异常时,有毒物质及活性代谢产物异常增多,肝内的还原型谷胱甘肽被耗竭,导致肝细胞坏死。临床上通过外源性补充还原型谷胱甘肽,中和活性代谢产物后可减轻药物毒性反应和免疫反应,减轻肝细胞的损害[3]。复方甘草酸苷主要成分为甘草酸,还含有具有肝细胞膜保护剂的甘氨酸、半胱氨酸。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机理为:具有良好的稳定细胞膜作用,甘草酸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抑制补体经典激活途径而发挥抗炎作用。加强抗炎、抗过敏作用:在肝内抑制可的松和醛固酮的灭活,从而发挥其类固醇样作用,减缓了类固醇的代谢速度。临床上,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病,从不同作用机制上保护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加强肝细胞解毒;其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医师应用。
参考文献
[1]蔡晧东.药源性肝损害[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2):101-106.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1):765-767.
[3]钟春梅,李正良,陈泽芳.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A):32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