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早期护理干预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影响分析

王春清

王春清(广西桂东人民医院肝病科543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332-02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影响。方法对35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评估发生肝性脑病存在及潜在的诱因,早期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并随机抽取常规治疗护理的同病种病例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其预后。结果早期护理干预组35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2例,发生率5.71%;临床治愈31例,治愈率91.4%。对照组35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发生肝性脑病12例,发生率34.3%;临床治愈22例,治愈率62.9%。结论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消除和减少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护理肝性脑病影响

慢性重症肝炎亦称慢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是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亚急性肝坏死,其病势凶险,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其中肝性脑病是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以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和昏迷为主要表现。肝性脑病的发生常因上消化道出血、细菌感染、过度利尿、肠道细菌毒素吸收、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进食过量蛋白质饮食等诱发。为避免肝性脑病的诱因,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我们对35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主料的患者,并将其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组,共35例,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48岁,该组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发生肝性脑病2例,发生率5.71%。对照组35例中,男28例,女79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9岁,该组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按一般护理进行护理,发生肝性脑病12例,发生率34.3%,明显高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组。

2早期护理干预

2.1合理的休息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应以绝对卧床休息主,卧床休息可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减轻肝功能受损,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大量腹水者可取半卧位,使膈肌下移,改善呼吸,增加患者舒适感。

2.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是为肝性脑病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治疗依据,通过询问其是否认识陪护亲人、所处地点、方向、时间、计算力等内容了解其回答是否正确,确定其是否有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如意识及性格行为的改变等,若发现有肝性脑病症状,分析诱发因素,去除诱因并按医嘱进行抗肝昏迷等综合治疗,对意识清醒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预防肝性脑病的诱因健康宣教。

2.3饮食干预合理的饮食可以增加机体免疫力,提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提供适宜又合理的饮食是维持机体正常机能的基本保证[1]。可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情况制定饮食计划,告知患者及其陪护人员饮食计划及要求。每日蛋白质摄入<30~40g,以支链氨基酸为主的复制品,不宜进食动物性蛋白。如有血氨升高及肝性脑病症状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脂肪尽量少用,因脂肪会延缓胃的排空。对有肝硬化患者,忌进食粗糙、过硬、辛辣等剌激性食物,忌进食过饱,以防诱发上消化道出血。每天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饮食,防止因饮食不当而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

2.4消除诱因,减少有毒物质吸收,肝病时由于肠道内环境的改变,导致蛋白吸收不全,故应加强对肠道护理,维持正常的肠道环境,注意保持大便通畅,每天大便1~2次,有便秘者应根据病情指导进食新鲜蔬菜、水果,遵医嘱给乳果糖口服治疗,每日30~60ml,或根据大便次数调整乳果糖治疗量,对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停止后用弱酸性溶液200ml(食醋20ml加生理盐水180ml)[2]保留灌肠以清除肠道内积血,减少肠内氨的产生和吸收。

2.5用药干预避免使用诱发肝性脑病或损害肝脏药物,如在躁动不安时避免使用兴奋神经的药物,重症肝炎患者,肝脏解毒功能差,药物半衰期长,大脑敏感性增加,需慎用麻醉、安眠、镇静类药物。

2.6心理干预强烈的精神刺激可诱发肝性脑病,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关心、安慰患者,保持其情绪稳定,鼓励患者树立配合治疗的信心,带动患者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

2.7安全护理,预防感染注意保持病房通风良好,环境清洁干净,减少陪护和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发生感染的机会。一切感染均可使机体的基础代谢率增高,甚至引起负氮平衡,机体分解代谢增强,增加内生性氨的合成和氨的合成,从而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消除病房内所有不安全因素,将患者安置在安全床位,拉上床挡保证患者的安全。

2.8准确记录尿量,保持酸碱平衡症肝炎患者由于纳差、进食少,饮食上种类受到限制,且静脉输入葡萄糖以及长期应用利尿剂或大量放腹水等治疗方式,故可造成低钾血症发生碱中毒,从而诱发肝性脑病,护士应正确指导患者饮食,对应用利尿药物者不必过分限制钠盐的摄入。当病人出现乏力加重,恶心、呕吐频繁者可能有低钠情况,应及时检查电解质及血气分析,预防电解质紊乱诱发肝性脑病。

3观察指标

3.1对照两组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及愈后,愈后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肝功能正常或明显恢复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条件(未愈、自动出院及死亡病例)为无效[3]。

3.2统计学方法应用x2检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表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肝性脑病发生情况及愈后情况比较

5讨论

慢性重症肝炎是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亚急性肝坏死,其并发症多,预后较差。其中,肝性脑病是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最常见并发症,肝性脑病可影响疾病的预后,因此做好饮食护理干预,预防因饮食不当诱发肝性脑病;加强对消化道护理,给予乳果糖治疗、食醋灌肠酸化肠道,以清除和抑制肠道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诱发肝性脑病;重症肝炎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对细菌和毒素的清除能力下降,极易并发细菌感染,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患者感染的预防,做好保护性隔离、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和空气对流净化,预防各种感染从而预防了肝性脑病的发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由于病情重,病情反复发作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良心理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甚至加重病情,从而诱发肝性脑病,护士通过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现患者存在情绪低落、焦虑、恐惧、郁闷等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肝性脑病可影响疾病预后,因此要加强观察病情变化,如患者出现嗜睡、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计算力、定向力下降、幻觉、扑翼样震颤等,应疑为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及时分析诱因,针对诱因进行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抗肝昏迷、对症等综合治疗,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对改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素娟.肝硬化并肝性脑病的护理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1):110.

[2]宝杰,李巍,吴宏.应用食醋灌肠的量及浓度对肝性脑病病人血氨水平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0):568-569.

[3]李小毛,马琳,杨越波等.慢性重症肝炎的临床特点[J].海南医学,2004,15(1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