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军河北郑口中学
情景教学有时也被称为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1-70]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语言讲述和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容入了具体生动的情景,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新课标理念。新课标实施以来,我校历史教研组在历史教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把情景教学容入到课堂中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提高。我现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对情景教学法的一些运用。
在《鸦片战争》这一节课里,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融合多种情景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图片情景、视频音像情景、角色情景、数字情景等方法把学生带进历史的时空隧道中,激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是启发式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可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来一步步把学生带入历史背景中,加强师生互动。所谓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情景,我认为就是教师通过课文中所叙述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来提出相应的历史情景问题,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情景中去体味、思考这种现象的前因后果,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辨证能力的一种历史教学方法。在《鸦片战争》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大量的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一些历史现象的思考,加深了他们的历史认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述课文前,我首先就给他们呈现一幅世界地图,让他们了解中国和英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提出问题:
“中英两过相隔数万里,两个相距如此遥远的国家为和会爆发战争呢?“
学生们立刻开始思考,不一会,就纷纷有人回答说:
“因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在虎门硝烟危害到英国资本家的利益,英国想通过武力来征服中国”
这时候老师立刻把握时机,把学生们的思维引导到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方面思考,直接切入课文中的第一个框题——虎门硝烟。
二、图片情景
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指全面、准确地理解试题所呈现的图(表)文内容、格式以及测试图意[2-100],这是新课标要求学生所必须掌握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在上课前我收集了一些两国战争前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呈现在学生面前:
中:落后的手工业生产英:先进的大机器工厂
中:农业生产中的牛耕场景英:用先进的蒸汽机进行农业耕种
中:破落的中国“水师”部队英:英国的坚船利炮
一个个历史场景的回放,很快就让学生们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印象:中国落后,英国先进。通过观看这些历史图片,学生可以直观得感知战前中国跟英国的差距,进而可以更加深入的思考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为和会战败的原因。
三、视频音像情景
鸦片战争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这其中又包括在不同地方爆发的一系列战役,所以如果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讲述这个过程一定会花很多时间,学生也会感到相当枯燥的。对于这个问题,我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设置合理的视频音像情景,模拟和再现战争过程,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形成了一种直观的了解。在上课前,我先收集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把它制作融合到课件里,在讲到战争经过时给学生们播放《鸦片战争形势图》:
首先出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一幅鸦片战争波及到的中国沿海地区的地图,背景配音讲述战争的两个经过:1840年6月——1841年6月;1841年6月——1842年8月,并讲述涉及到的地区和战役。与此同时,用FLASH制作的地图上一步步呈现英军进军的路线,通过不同颜色的线条标出战争的两个过程。
直观的战争经过一下子就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这种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很快的把同学们的目光都吸引过来,同学们的情绪随战争的发展跌宕起伏,效果非常之好。
四、角色情景
所谓角色情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或老师来扮演特定的历史角色,表演特定的历史场景,让同学们取得更深刻的历史感知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述鸦片战争背景的过程中,会有这么一个问题出现:鸦片战争前,在中英的正当贸易中,为什么中国会处于出超地位呢?这就涉及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自然经济。如何向学生讲解“自然经济”这一概念呢?如果我们跟同学们说自然经济就是“一种以小农经济为主体,一自给自足为特征”的一种经济形态,学生对这一文字概念的印象一定不会很深,甚至很难理解这个概念。对这一问题,我是通过设置这么一个角色场景来解决的:
请四五位同学来扮演自然经济下的一个普通农户,父亲在外耕种,解决家庭吃饭问题,母亲在家织布,为家人做衣服,孩子们帮忙养家禽,这样子,一家的生活用品基本可以自己解决,体现“自给自足”的特征。
这么一来,学生们的情绪一下被调动起来,对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特征的印象也大大加深了。
五、数字情景。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有时候通过列举一些相关的数字,用数字进行比较也能直观的说明一些历史问题。在讲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课本上提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如何理解英国发动战争的这个目的呢?我通过列举一组数字,创设数字情景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是我列举的一组数字:
国名人口棉纺织品消费量比例
中国3.6亿人均0.75便士1
洪都拉斯14600人人均934.5便士1246
学生们通过对这组数字的对比,很快的发现,人口众多的中国所消费的棉纺织品量之有洪都拉斯的1/1246,说明中国人民的棉纺织品消费量非常底,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到:英国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并未真正实现它“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至此,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扩大在华利益”的目的就能有了很深刻的理解了。
以上就是我在《鸦片战争》和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对情景教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