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妇幼保健院山东高密2615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护理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0月-2018年8月收治的94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患儿行常规护理,试验组47例患儿在此基础上强化肢体语言沟通,比较2组患儿依从性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总依从性与对照组患儿作比较,对照组低于试验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护理工作中强化肢体语言沟通,有利于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护理;肢体语言沟通;临床价值
儿科是临床具有特殊性的重要科室之一,其护理风险较高。由于患儿自控能力较弱,其无法对自身病痛进行明确表达,这非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工作,且会相应的增加治疗困难。再加上患儿自主意识不强,无法对医嘱进行很好的配合和执行,依从性差,护理难度增加,除此之外,患儿家长会因为过度担忧患儿病情,对临床治疗、护理工作提出非常高的要求,鉴于此,在对小儿患者进行护理时,还需要增加科学适宜的沟通方法[1]。本文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0月-2018年8月收治的94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0月-2018年8月收治的94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患儿中男、女比为29:18,患儿年龄1-8(4.8±2.3)岁;病程1-3(2.2±0.4)周;试验组47例患儿中男、女比为30:17,患儿年龄1-9(4.9±2.2)岁;病程1-4(2.3±0.5)周。经比较,2组患儿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常规进行药物治疗,跟进医嘱开展基础性护理等。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强化肢体语言沟通:①开展护理工作期间护理人员必须全程保持微笑,温柔稳定的进行各项操作,尽可能减少患儿姿势、体位改变,轻柔的进行护理动作,防止严重干扰患儿休息;②做好认真倾听,鼓励患儿将病症感受讲述出来,不时进行点头以表认同,以提升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和依赖,指导患儿放松心态,切实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③护理人员无论是站立还是行走时,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统一着干净整洁的服装,梳理好头发等,使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稳重的形象表示认可,提升其安全感;④护理过程中与患儿不时的进行眼神交流,使其感受到医护人员视线触碰,切勿出现游离不定的眼神,以免患儿和家长出现顾虑和担忧,影响治疗工作顺利进行;⑤适当进行肢体接触,在患儿对治疗仪器或治疗方法表现出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时,可通过紧握患儿双手或轻拍其肩膀的方式给予其关心和鼓舞。
1.3观察指标
以护理过程中患儿的配合度评定其依从性,其中完全依从标准:治疗期间患儿可与医护人员进行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治疗措施顺利实施,无负性情绪和抗拒行为出现;部分依从标准:治疗期间患儿可对医护人员的各项治疗措施进行部分主动配合,有轻微不良情绪出现,无反抗行为,于护理人员鼓励下使治疗工作顺利完成;不依从:治疗期间抵触行为严重,有负性情绪出现,甚至哭闹不止。总依从性为完全依从与部分依从百分比相加[2]。
1.4统计学评析
得到的有关数据运用SPSS22.0软件加以处理,总依从性以百分率(%)行表示并行x2检验,P<0.05证明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总依从性为,其与试验组患儿进行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2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下表。
表1比较2组患儿依从性[n(%)]
临床儿科护理工作存在较高的护理风险,这与患儿欠缺自我约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密切关系。正因为和患儿交流困难,导致护理工作无法正常实施,也会无法全面掌握患儿病情[3]。因此,需要探寻适宜的护理方法开展儿科护理。肢体语言沟通也可称之为姿语,主要是指在既定环境中通过自身的身体动作、姿势,将需要表达的意思描述出来,以达到传递真实有效信息的目的。在小儿护理中运用肢体语言沟通,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促使护理人员给予患儿优质服务和照顾,通过肢体动作的交流沟通,可显著减少患儿不良心理,提高其家长的满意度,获得预期的理想的护理效果[4]。
本组研究之中,试验组患儿的总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依从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得到如下护理体会:小儿护理工作中强化肢体语言沟通,有利于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成慧香.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2):43-44.
[2]李娟.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5):178-180.
[3]王艳.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04):116-118.
[4]吴金凤,孙娣,徐海萍,等.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04):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