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金,妙笔点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1

慧眼识金,妙笔点睛

肖胜美肖锦沂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中学523000;广东省东莞市东坑中学523000

摘要:在叙事之后水到渠成地说点道理,这种“借事说理”“卒章显志”的写法能使抽象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借事说理以点明主旨之技巧作了初步的探讨。以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和广东省近十年的语文中考试题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善于从事件中发现道理的技巧,然后在此基础上善于表述道理的技巧。

关键词:借事说理点明主旨表述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的课程目标在阅读方面要求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写作方面要求学生写作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鉴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语文课程目标,本文以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和广东省近十年的语文中考试题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慧眼识金”——善于从事件中发现道理的技巧,然后在此基础上“妙笔点睛”——善于表述道理的技巧。

一、“慧眼识金”——善于从事件中发现道理

叙事性说理文事为理设,理蕴事中,蕴藏在事件中的理往往需要慧眼去发现。那怎样才能做到“慧眼识金”呢?

整合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和广东省近十年的语文中考试题,我们探索出了善于从事件中发现道理的三大技巧:

1.从事件的不同对象角度分析。

叙事文离不开人或物,而很多情况下,人或物会出现多个,不同的人或物即不同对象会关联同一件事的不同方面,因而从事件的不同对象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道理。

当然,一般来说,我们从不同的对象角度分析时往往着重考虑从主要对象角度分析,因为角色的重要性往往决定着道理的主导性。

2.从事件结果逆推原因分析。

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从事件结果逆推原因分析,就能得出事件的必然性条件,从而可以推出蕴含在事件中的道理。

2011年广东语文中考试题课外文言文《言默戒》第四题是:“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道题如果从事件结果“烹鸡”逆推分析,得出原因是“鸡早上该鸣叫时不叫,夜晚不该鸣叫时却叫”,从而推出“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的道理。

3.从事件核心来分析。

叙事文中事件的核心即事件详写的部分,它为主旨而服务。在借事说理文中,道理即文章的主旨,因而分析道理便可从分析事件的核心来着手,作者浓墨重彩的部分便是道理指向。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中,作者着重叙述描写了下悬崖的过程。父亲告诉儿子“迈一小步”“挪动一下”“先走好第一步”“一次一步”,这其实就是在暗示我们:在人生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然后一个一个认真解决,最终就能战胜大困难。这也就是文章所要阐述的道理,即文章的主旨。

二、“妙笔点睛”——善于表述道理

从事件中发现道理后,往往需要将道理表述出来。而在表述道理时学生的语言往往过于“生硬、幼稚、直白”,常常使用“我的感悟是……”“我得到了……的道理”“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这件事使我明白了……”这样的语句。如何将语言表述得自然、生动、形象?通过探究归类整理,我们得出了“妙笔点睛”的三种技巧:

1.回顾事件细节来表述。

回顾事件的细节,既能照应前文,又能自然地将事件细节的具体义引向抽象义,从而含蓄地阐述道理。这样便使阐述道理的语言生动形象而又自然、含蓄。

《走一步,再走一步》在说理时是这样表述的:“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其中“遥远的岩石”是事件的细节,在事件中指对于在悬崖上的“我”来说是遥远的那个地面的岩石,而抽象义很明显便是生活中遥不可及的目标。“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同样是事件的细节,在事件中指“我”在父亲的指引下迈出的第一步和接下来的一步,而抽象义便是“解决一个小困难,再解决一个小困难”。

2.运用比喻来暗示。

用比喻来暗示道理,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同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说服力强。

3.直接说理。

如果说“回顾事件细节来表述”“运用比喻来暗示”这两种技巧说理比较含蓄,那么直接说理这种技巧便比较直接,它直接告诉读者自己要阐述的道理。当然,这种直接说理并不等于前文提到的语言表述上呈现“生硬、幼稚、直白”的特点的直接。

这三种技巧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很多时候,它们可以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9。

[3]陈碧容哲理性叙事文本教学的三个维度.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