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技工学校)271600
摘要: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受制于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随着当前经济的转型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其培养目标应贴近市场发展和企业生产的实际,走校企合作之路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来源于企业。企业不仅是使用人才的主体,而且也是培养人才的主体。职业院校要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良性互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
一、健全机制,搭建平台
完善的机制是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保证。为确保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笔者学校一是成立了由政府部门、企业专家、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研讨会、学术报告会,共同把握人才需求,研究专业发展动向,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确保人才培养既站在专业前沿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需求;二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出台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办法》等,保证了校企合作的规范化;三是明确校企合作的方向,加强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教学要求与岗位能力、实训设备配备与生产设备要求、学习环境与生产环境、学生素质养成与现代知识工人要求的沟通与融合,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拓展合作渠道,促进校企双赢
要本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利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不断创新,丰富办学模式,追求广泛性、多样化、高层次的校企合作,促进校企一体化发展;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
“请进来”:一是进一步强化由职教专家、行业人士、企业领导组成的专业指导专家委员会的作用,更多地邀请企业代表、专家来校座谈或举办讲座,促进学习交流。二是努力招企引资进校园。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学校建设,特别是新校区师训车间建设,打造一体化专业实训室。三是从企业引进更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把企业先进的技术、工艺、方法和管理带进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走出去”:一是深入企业、车间走访调研实现制度化、经常化,细化内容,丰富手段,通过对行业情况、企业现状与前景、企业人才结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等方面的了解分析,摸清企业对学校的动态需求,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企业需要。二是主动出击,着力加大名优企业公(攻)关力度。主动与发展前景好、劳动待遇和报酬优厚的名优企业甚至“世界500强”攀亲结友,强(校)强(企)联合,提升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安置质量。三是总结涉农专业送教到企的做法,拓展覆盖面,进一步送教到基地、到田间地头,加大农业产业品牌创建支持力度。四是发挥学校优势,支持教师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与生产;将学校实训车间打造成企业生产线,为企业加工、输送产品,实现产教结合、育人与创收统一。
三、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销对路人才
根据企业需求,学校将以“四个加强”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成长为素质优良、技能过硬,德、智、技、慧、健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产业“专才”。
一是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深化教改、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要打造学习研究型团队,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抓好与我市产业发展关系密切的科技前沿知识的学习研究;打造专业敬业型团队,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改革创新型团队,以学校被列入全市创新发展年活动重点创新项目的三项课题为载体,进一步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做文化建设的引领者,通过文化建设提升管理境界,优化育人环境。要更多地将企业元素引入专业建设、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及评价方式,形成校企文化融合的浓厚育人氛围,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三是加强技能人才素质教育。要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宣传优秀毕业生典型等形式,教育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意识和习惯。要进一步发挥“阳光课堂”、心理指导中心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强化行为规范、心理健康、礼仪教育,加强交流表达能力训练和体育锻炼,让学生更多地参加“桃都志愿者”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四是加强技能的精细化培养。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要立足专业与职业岗位、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五个对接”,借鉴美国合作教育模式的工读轮换、半工半读以及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等成功做法,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打造活力课堂、情趣课堂、高效课堂,促进学生乐学、学会。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办、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政府搭台,校企唱戏”,实现多赢发展。上级支持是职教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支持职教发展的力度,激励、引导企业在支持职教发展上有更大作为。技术工人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建议企业不断提高员工待遇、改善工作环境,以待遇、环境、事业暖心留人,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更强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