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新理念新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2

新课堂新理念新思考

徐云飞

徐云飞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

【摘要】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于课程标准的改变,作为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战场——化学课堂教学应如何改变?本文对此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实验探究创新精神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1-0142-02

一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新课程标准中,以化学学科知识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研究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我认为,贯彻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是人,而不是教材,人是课堂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课堂教学中通过下面方式来体现:

1.教学中重视实验探究,充分体现学科特点

初中化学课本中,多数演示实验都不太难,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让学生自己去做。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学生已具备了实验室制取氢气和氧气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做必要指导。再如《溶液》这一单元,概念多,易混淆的知识点多,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遇到有关概念和计算的实验尽量让学生动手去做,使学生掌握概念的应用方法,不需要深究概念本身的意义,教学效果自然也好。

另外,对一些较难操作或有危险性的实验,教师就要创设条件将实验改进让学生去做。例如,在讲授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时,我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将课本中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部位加热至变黑后,趁热移至酒精灯内焰或焰心处,观察铜丝表面颜色的变化,并解释原因。这就更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也试着自己做一做实验,大家对实验成败的原因加以分析。这个过程不仅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便于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2.教学中重视课堂实验探究与课外实验探究的结合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教学之余可以布置一些社会调查,或探究的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化学现象,课本中有许多为学生准备的家庭小实验,教师可以帮助或指导学生去做。这样,不仅让学生验证了所学的知识,细心的学生往往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做自制净水器时发现了颗粒大小放置的顺序对净水效果的影响;自制酸碱指示剂时发现用水和酒精浸泡后的溶液颜色会不同;不是所有的铅笔芯都能做导电性实验等等。通过课外的实验探究不仅让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还让他们有了新的探索思路,这也是化学学科一个重要的科学素养。

二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时代选择课程,课程选择教师,教师肩负着历史赋予的使命,已无退路可言,只能勇往直前,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投入到课堂教学工作中。

第一,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执行者,教师可以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多种渠道收集教学信息,备课时要想好课题引入是否自然,能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材中很多实验比较单一,也有些实验装置不是最佳,教师可以动手改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也是在不断地学习,做好学生的典范。

第二,教师学会研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法,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创新。教师要体贴入微,极大程度地用鼓励性语言表扬学生,要知道:好学生是表扬出来,这样学生会爱教师也喜爱学科,正所谓“爱屋及乌”,真正挖掘学生创新的内驱力。

第三,多采取多媒体电脑平台制作课件,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为适应学生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传递一些学科最新信息和无法展示的微观奥秘,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又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对学生能力培养非常有利。当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要注意适度,要用得恰如其分才能对课堂教学起到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课堂教学后及时书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良好途径,它既可以总结教学失误,又可以记录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提高都非常有效,也可以让今后的教学少走弯路。同样,教师在听课中也应该及时写下听课感受,好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不当的方法要注意避免,这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大有裨益。

三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一个新的课题,面对的是新教材,采用的是新教法,倡导的是新理念。年轻教师思维活跃,与学生易交流,但教学经验不足,驾驭课堂能力欠缺。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课堂驾驭能力强,但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中满堂灌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初三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起步阶段,学生只学习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少数典型的、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缺乏系统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要求也应有阶段性。在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要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对每一个阶段学生的发展应达到的目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学生的体验、体会、感受、经历;应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人”,而不是教师指挥下的“机器人”。

第三,教学中重视了多媒体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但它不能替代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实验是形成基本操作技能和树立、培养科学态度的过程,而多媒体是无法代替的,否则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战场,有效把握新课程标准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相信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晶.关于中学化学实验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编写的探索[J].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2(2)

[2]佟学军.如何教会学生进行科学探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责任编辑:李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