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分析

/ 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分析

孙亚珍

孙亚珍(黑龙江省庆安县人民医院152400)

【中图分类号】R7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078-02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视网膜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破坏性强、极顽固的的致盲性眼病。尤其是晚期病例常因反复出血、剧烈眼痛、视力丧失,最终导致眼球摘除。而绝大多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视网膜缺血性疾病有关。因而治疗引起新生血管的疾病和降低眼压则是治疗的关键。本组是我院收治12例12只眼药物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我们在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术的基础上,联合进行改良睫状体冷冻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是我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且用药物不能控制眼压者,共12例、12只眼。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44~65岁,平均54.5岁。术前视力:眼前指数者4例,眼前手动者4例,光感4例。术前眼压为36~67mmHg,平均51.5mmHg。其中继发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8例,继发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者4例,12只眼均有虹膜新生血管形成,并且药物不能控制眼压。

1.2治疗方法

1.2.1全视网膜光凝术:我们对这12只眼全部先行全视网膜光凝术。采用美国科医人公司生产的Ultima2000SE氩离子激光,对视盘周围1PD外及黄斑之外的视网膜尽可能给予光凝。光斑直径200~500μm,曝光时间0.15~0.2S,能量140~360mw,以达到Ⅱ级反应斑为准。每次作300~500光凝斑,每周1次,共4~5次,总光凝斑在2000个左右。本激光为氩离子绿光及全光,波长为514nm,穿透力强,尤其是绿光,不仅在黑色素组织吸收率高,还能被血红蛋白吸收,除可用于大面积的视网膜光凝,也可直接封闭新生血管,凝固有渗漏的微血管瘤,因此非常适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疾病的治疗。

1.2.2睫状体冷冻术:待全视网膜光凝术完成后,再行睫状体冷冻术,一般冷冻部位选择眼球下方180°,冷冻头的直径为2.5mm,冷冻头温度应在-20°~-30°之间。将冷冻头放于角巩膜缘后1-1.5mm处,吸干球结膜表面的水份。一般做6个冷冻点,每点持续40S。冷冻以一定次序进行,分别为8:30、5:30、3:30、7:30、4:30、6:30次序。

1.3病情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除常规的视网膜光凝随访外,睫状体冷冻术后第1天,1周,2周,1月,以后每隔3月复诊一次。观察并记录眼压、视力、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各种并发症等。

2结果

出院时患者眼压都在13~21mmHg之间。术后随访,末次治疗后6月,在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情况下,7眼(58.3%)眼压在10~18mmHg;局部滴用0.5%噻吗心胺滴眼液后3眼(25%)眼压低于21mmHg,2眼(16.7%)眼压高于21mmH0g。虹膜新生血管10眼完全消失,2眼部分消失。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3眼,不变者9眼。本组病例中术中发生前房出血者2例,未经特殊处理,术后自行吸收。术后有一定的眼球疼痛反应,除常规口服消炎痛外,未加用其它止痛药物,均可耐受。所有病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反应,对症处理后前房渗出消失。随访期间无眼球萎缩发生。

3讨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继发于多种眼病,最常见的病因是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97%以上的患眼有广泛性视网膜缺血,并且出现在虹膜新生血管发生之前。由炎症引起而不伴视网膜缺血者,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中仅占3%。其病理基础是视网膜微血管的改变,由于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形成无灌注区,启动新生血管因子,使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在虹膜及小梁表而形成新生血管膜,阴塞房角,从而引起眼压升高。

最初人们用睫状体冷凝或电凝治疗晚期难以控制的青光眼,虽然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但是常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术后疼痛、炎症反应、慢性低眼压、黄斑水肿、玻璃体出血和眼球萎缩等,现在已很少应用。而我们采用先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可以通过破坏视杆、锥细胞改善视网膜缺氧以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释放,从而促使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在此基础上再采用睫状体冷冻术既能使虹膜及房角的新生血管进一步萎缩,并且能提高患者的视功能,术后患者疼痛较轻,且眼球萎缩的发生率较低。但联合睫状体冷冻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冷冻量常难以把握,过量易致低眼压及眼球萎缩,冷冻不足又将导致眼压下降不理想;此外在手术中及术后早期还可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周文炳认为术中的眼压升高可能与冷冻造成巩膜急骤收缩,眼内容积变化有关,眼压升高一般可达60~80mmHg,而术后早期一过性高眼压被认为与眼前节炎症反应有关,平均升高约50mmHg。这样的眼压升高都

会对晚期青光眼患者残存视功能构成极大危胁。为此,我们多次进行研究实践,对原有的睫状体冷冻术进行了改良,(传统的手术,要求冷冻头温度在-70°以下,改良后的温度在-20°~-30°之间)。本组病例眼压控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显示,术后无明显一过性高眼压发生,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或保持不变。随访期内眼压仍控制较好,且无眼球萎缩发生。由此不难看出,采取改良睫状体冷冻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以下优点:改良后睫状体冷冻术能更加有效的控制眼压,同时还可适当减少睫状体冷冻量,避免眼球萎缩发生;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可彻底改善视网膜缺氧状态,促使新生血管全面消退,同时又能消除血管新生因素,预防眼内出血等,巩固术后中远期疗效。

改良睫状体冷冻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无须特殊设备,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可行方法。但因本组病例较少,此方面研究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承芬.眼底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何守志.眼科手术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朱豫,高永峰,万光明.眼科诊疗新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周文炳.临床青光眼.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