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
王成娟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语文教学中,掌握提问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三个方面提供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来减少或避免低效或无效的提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优化;提问策略;语文教学
作者简介:王成娟,任教于江苏省吴中区东山中学。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阅读教学来实现的。而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高效的,然而,对于涉世未深,社会阅历和理论修养都不甚丰厚的中学生而言,期望教材文本短时期内直接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得到美的享受和知识上的教益是不切实际的。调查表明,教师教学之前,学生在阅读课文尤其是一些经典之作时,思想上往往是困惑迷茫的。他们常常不知道作品好在何处,应该学习与借鉴什么。即使偶尔有一些美的体验与感悟,也往往是凭借直觉,无法从理论上加以阐释,无法用言辞加以表达,处于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从认识上来说,远远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这就亟需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实践证明,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遗憾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还远远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如不少教师的提问过于简单,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对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无甚益处的,至少是“高消耗低收效”。那么,如何避免冗余提问,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针对以上误区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策略一:化零为整、化整为零
教师所提问题之所以冗余、低效,主要是因为所提问题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很多教师首先就没有把问题选择好,也就是说提问什么问题没有认真考虑,而这是提问成功的第一步。
想要使提问高效,那就要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也就是主问题。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它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和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和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因为它把那些零碎、散乱的问题化零为整。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牵一发”而让整个课堂灵动盎然,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文本,走进作品,走入作家内心世界,完成与作家作品心灵沟通融合的过程。
如教《祝福》,在剖析祥林嫂心态变化后,可以提出“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冻死?饿死?自杀?还是……”这个似拙实巧的问题,可以带出对课文的细致研究。这样的问题就是主问题。
这就是主问题化零为整的妙处,反之有些时候我们要化整为零,因为课堂提问只有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的欲望,刺激和诱发学生探索的触须,不断地深入与拓伸。因此,我们对一些庞大复杂的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失去兴趣,就要拆成几个小问题。也就是准备子母题:例如还是教《祝福》,关于作品的题旨这个大问题,我们可以分几步来提问,逐层剖析:(1)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祝福时她有怎样的表现和精神状况?(2)祥林嫂第二次进鲁家,祝福时她的表现和精神状况又如何呢?(3)祥林嫂在捐门槛后,祝福时她的表现和精神状况怎样?(4)祥林嫂最后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中惨死在祝福声中的?这样提问,让学生抓住“祝福”这个特殊时节,把握课文的线索,认识到祥林嫂“舒畅愉快——疑惑苦闷——痴呆麻木——凄惨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由此进一步认识到“祝福”所寓含的主题及社会意义。宋人周辉云:“文章所以奇者,能以多为少。”整题零问,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一篇文章在讲授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是课堂组织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设置问题,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要从“语文素养”的角度,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人生经验联系起来,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与周围的生活联系起来;二是从“探究”的角度,从学生的知识和心理特点出发,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三是从“选择”的角度,顾及学生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策略二:创设时机,积极点拨
有些语文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太笨了”“点而不通,拨而不开”。是不是真的学生太笨了,无法启发呢?其实不然,这只是因为这些教师没有“相机诱导”而已。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还应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进行。那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时机该如何确定呢?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过,点拨的时机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的。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运用朗读、激趣、移情等方法去创设点拨时机。
1.朗读法
声情并茂的朗读,犹如澎湃的潮水一般,能引发学生的遐思,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在教学抒情色彩浓郁的散文时,教师如能运用语调、表情的变化传导出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很快就会进入“愤”“悱”状态。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高语一册)是一篇情调别致的抒情散文。作者缘情写景,融情于景,忧肠愁绪流于笔端,憧憬与希望融入荷香月色之中。教学此文时,笔者就紧紧抓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用舒缓、浑厚、沉静、无奈的声音来朗读,并自然流露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读完后,学生们都受到了强烈的感染,陶醉在荷香月色之中,即出现了点拨的好时机。
2.激趣法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能运用幽默的语言、矛盾的表象、生动的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愤”“悱”状态。
如探讨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的主题前,笔者就插入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李白应召进宫时,满以为可以为国为民大展宏图了,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可是,他到了宫中却只做了一个陪皇上、权贵玩乐的“文学侍臣”,只能忍看权贵玩弄权术,于是终日赋诗饮酒。有一次唐玄宗要他草拟答蛮书,他竟借着酒意要高力士脱靴,杨国舅磨墨,杨贵妃拂纸,痛痛快快地戏弄了权贵们一番。不久,他便遭受谗言,以至连唐玄宗也对他不满了。一年后,李白就被“赐金放还”了。
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兴味盎然,而且还使学生理解了作者本人,为进一步点拨做好了准备,使学生能更迅速地理解本文蔑视权贵、渴望自由的主题。
3.移情法
教师把学生的感情引入诗文中去,使学生与诗文中的形象具有同样的情感,从而产生交流融合、升华共鸣,这就叫做移情。它也是创设点拨时机的有效方法。
策略三:抓住契机,另辟蹊径
选择好问题后,才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提问的方法如不能很好掌握,很有可能会功亏一篑。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1.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为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2.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3.找好角度,另辟蹊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那些无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启和发展,无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径直提问,应当尽量避免。很多时候要另辟蹊径,从别人容易忽视的角度巧妙切入,采用别出心裁的提法,提出既有趣味性,又有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从而达到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教学目的。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好的提问能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使之放射出光彩夺目的火焰。这是教师的使命,也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刘建德.关于课堂的思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孙菊如,陈春荣.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松林.牵动全文的提问[J].语文学习,1995(7).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中区东山中学
邮政编码:215107
StrategiesforOptimizingChineseClassroomTeachingQuestioning
WangChengjuan
Abstract:QuestioninginChineseteachingisakingofteachingway,andalsoateachingart.Graspingquestioningartisaneffectivewaytoimproveteachingquality.ThispaperputsforwardthreestrategiesforoptimizingChineseclassroomteachingquestioningtoreduceandavoidloweffectiveandineffectivequestioning,thusimprovingteachingquality.
Keywords:optimization;questioningstrategies;Chinese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