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
摘要:中考渐进,许多同学常常头疼于作文的中心立意问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谈谈如何做好中考作文的中心立意。
关键词:中考作文;中心立意;
作文的中心立意考的是学生平时的观察与思考,要的是临场的见仁见智。如果没有阅读上量的保障,没有生活中思辨的氛围,面对中考五十分的作文,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方法:
一、入门级的可以运用简单地联想,用大串联的方式完成立意
原则:忠实原诗意旨,用具像表现抽象。
1.同向联想,寻找“重合点”,收获“主流”立意。
例如2010年河北中考作文题:________来了。
首先,面对此题,确立“颂春”的角度。其实角度的确立完全可以从所学语文课本中寻找。而本题在七年级第一册就有朱自清的《春》可资借鉴。
接着,确立角度之后,迅速在脑海中勾连起有关春的诗句,任选三句,联成一段话,以春为主题,使用到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笔者所想到的是这三首: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夜喜雨》
杜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咏柳》
贺知章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立意就是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春来了》完全可以从其中一问——“春天是怎样来的?”切入主题。
成句:
春来了!它是那晨光里一声声婉转的鸟啼(听觉);它是那夜色中一缕缕晶莹的雨丝(视觉);它是那午后一丝丝轻盈的柔风(触觉)。
[小结]这样便很好地完成了一篇写景抒情散文的立意工作——奠定情感基调,明确所抒之情。当然,一般考场上能想到此类文体的本就不多,这样你的文章便可以轻易地与他人的文章区别开来,并且凭借诗词的意境取胜。
2.反向联想,在诗词意象的正反、悲喜、积极与沉郁对比中,道出“真知灼见”。
以丹东2010年中考话题作文:“不再等待”为例。
用前面讲过的方法,选定“做人”这一角度。以物为线,展开联想是一条比较简易的途径。比如“花”、“月”、“山”、“草”等等。笔者在这儿以“月”为线,得诗两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的《静夜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的《西江月》)
成句:
你抬头看见的是愁云惨淡、萦绕周围的一轮冷月,还是清凉怡人、遍洒清辉的明月?月色在人不在天!
[小结]在诗人望月所生之情中,在一悲一喜的情感碰撞下,道出“月色在人不在天!”的感言,阐明生活可以曲曲折折,但人要懂得积极进取的道理。据此,文题可以拟作《不再等待月圆》,也一定可以博得阅卷人的青睐。
二、大师级的可以独辟蹊径,运用考场上任何即兴想得到的诗词,进行主题立意的再加工,令其为我所用
原则:随意列句,将诗词意象附加在自定的立意角度之上,自创新奇一派。
此法讲究“旧曲新唱”,也就是从自定的立意角度出发,对借用的诗词作合乎情理的新诠释。
下面以南京2010年中考作文题:《我作主》为例
首先自定角度为“幸福”
任选诗句为: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成句:
赏潺潺涧水,听鹂鸟高唱,是幸福;攀巍巍碣石,观海涛奔涌,也是幸福。谁能说前者的幸福就小,后者的幸福就大?选择了自己认定的幸福,就请努力去争取吧——因为,我的幸福,我作主!
[小结]以“幸福”来重新诠释韦氏的《滁州西涧》和曹孟德的《观沧海》,实是对韦曹二人的人生观进行了再认识。从两首诗歌描绘的意象入手,揣测作者写下作品时的心境,嵌入现代人对“幸福”的多元化理解,进而自然推演出自己对幸福的一番解读——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全在每个人的内心感受。从而确立一个幸福的人是一个懂得对自己负责的人的立意。
骨灰级的则可以构想出更具体、更明确的写作对象,确立更具个性魅力的立意
这时诗词的引用是经过挑选的,而非“偶得”;立意的成形是基于平时对某一问题的钻研与思考,而非考场上的应景之作。
以2010玉树中考作文题:“我要______”为例
如果你是一个对历史,对文学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个性十足的考生,此题正好收入囊中。
确立写作对象:轻薄宋史的人
问题:他们认为宋朝是一个与背叛、亡国、流离相生的时代,耻于提及。
题目拟定:我要为宋正名
筛选名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成句:
人说大汉盛唐,我品才情四溢的宋。
粼粼波光里,宋是一位方正质朴的师者;淡淡薄暮中,宋又是一位绝唱古今的才女——这样的宋,怎能不叫人思之,念之。
[小结]这样的立意法,强调的是一种学术式的探讨,从大处,从文化层面进行探讨。同时,又传递出强烈的个人情感,从而与芸芸考生中脱颖而出。
最后,关于立意,大家可以记住这样几句话:
没有角度,勿滔滔,立意禁忌——乱套
三年所学,取其道,立意致胜——稳好
前人所吟,取其意,立意别致——新巧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