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引导在滞留乳牙拔除中的应用

/ 1

心理引导在滞留乳牙拔除中的应用

裴贤淑

心理引导在滞留乳牙拔除中的应用

裴贤淑(黑龙江省医院道外院区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中图分类号】R78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4-0063-01

口腔门诊经常会遇到因乳牙滞留而需要拔牙的患儿,他们在拔牙过程中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医生不但有过硬的技术水平,而且要充分掌握患儿的心理特征,给与适时正确的心理引导,使治疗顺利进行。现将笔者多年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5-13岁,共拔除滞留乳牙128颗,其中前牙86颗,后牙42颗。

1.2根据患儿的心理反应特征及表现分为三型

(1)配合型:听从医生指挥,配合医生治疗。27例,占30%。

(2)中间型:表现为胆小却懦,时而合作,时而哭闹,恐惧紧张。53例,占61%。

(3)拒绝型:好奇任性,固执,拒做检查,拒坐椅子。10例,占9%。

1.3心理引导

(1)创造适合儿童特点的轻松的就医环境。如导诊室设置儿童读物、玩具、播放动画片等。

(2)医务人员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让患儿产生亲切感,消除恐惧,树立对医生的信任感。

(3)不同类型的心理引导:中间型:多采用精神鼓励法,多用夸奖的语言,接受合作的予以表扬肯定,对不太配合的患儿,可运用榜样的力量,先让配合的患儿先治疗,从而树立起信心,配合治疗。拒绝型:则可恫吓和诱导并用。

(4)精湛的操作技术配以无痛拔牙法:尽量采用无痛拔除,例如:表面麻醉的应用,学位指压加中药表面涂布麻醉法[1],等。拔牙时做到稳、轻、快、准。

(5)争取家长合作。

2结果

本组病例中行心理引导前,患儿配合型27例,心理引导后配合型74例,由引导前的30%上升为82.2%。

3讨论

儿童是口腔科患者中的特殊群体,每个儿童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对待事物的反应。我国独生子女较多,使许多儿童养成娇气、任性、胆小、依赖等的性格特点,这是患儿难与医生沟通配合的原因。除自身原因外,还与治疗环境、无痛处理、医患沟通、心理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心理引导对于儿童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儿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表达和语言沟通能力,有主动要求别人对其自理能力的鼓励和好表现自己的心理[2]。所以要求医生在扎实掌握医术的同时,要善于同患儿沟通,了解患儿生理心理特点,因人而宜,采取相应的心理引导治疗,从而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月英,穴位指压法加中药表面涂布麻醉法在乳牙拔除上的应用.四川中医,1995,10:49.

[2]李玉晶,栾文民,孔勤.实用口腔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