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间断电源控制策略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不间断电源控制策略的思考

于光辉何伟伟

(兰州石化设备维修公司甘肃省730000)

摘要:随着电气设备应用范围的扩大,人们的生产生活对其更加依赖,因此电气设备的运行是否稳定、可靠,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但因为电气设备多在精密仪器中使用,由此,不间断电源的出现与使用虽会带来便利,但也需要严密的控制,故本文是通过不间断电源种类的阐述,分析了它的控制策略与发展。

关键词:不间断电源;控制策略;逆变器控制;PI控制

引言

不间断电源应用后,市场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提高其性能与运行的效率,这给不间断电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对它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基于现有不间断电源的控制技术,分析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加快不间断电源的发展,提升其性能。

一、不间断电源的种类

1.1后备式不间断电源

后背式不间断电源主要用于交流电路,在电路上安装稳压器与滤波装置,过滤输出的电流,改善电流的输出。如果电路出现异常,它可以用开关转化为电池,向其他设备输出电流,电流的波形有正弦波、方波两种。电池转化的时间最短为5毫秒,最多为10毫秒,停止供电的时间较短,不会对设备产生较大的影响。

1.2在线互动式不间断电源

这类电源融合了在线式与后备式电源的优势,在线路中不间断的工作,向两个方向传递能量。如果主电池供电正常,电池处于充电的状态,一旦供电异常,电池内的电流会转化为正弦电,向外输出。它主要在家庭、小型办公中使用。

1.3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它是两级变换结构。供电正常的情况下,电源的电会从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并把直流电输出到逆变器中,最终输出的电流是正弦交流电,但如果电流异常,其会切换到电流状态,前级电路变为DC/DC电路,增加电压,后级电路仍进行逆变输出的操作。其可在对电流供应有较高要求的场所中使用[1]。

二、不间断电源的控制策略与发展

2.1控制策略

三相整流器的控制:首先,滞环比较控制,它是把输出与输入电压的误差传输到PI条件器,和输入电压的信号相乘,计算输入电流的既定值,随后,选择比较的区间,让电流在这个区间内移动;其次,直流电流控制,该方法多用于单项整流器中,具体使用时已经得到电路输入后的给定值,并让其与输出电压保持一致,而这一电流经过PI调节器后并完成比较后,可得到PWM信号。它与上一种方法的不同是,PWM信号频不变,产生的EMI较小,可广泛使用;最后,无静差控制,该方法应用时,是基于不同的坐标系,采用相应的方法控制,即在静止坐标系中,使用的是PR的控制方法,而在旋转坐标系中,运用的是PI(比例积分)控制方法。

逆变器控制:

其一,重复控制,它实际操作时是运用重复控制器,并使用控制器中的内模,它可以为系统提供稳定的信号,而内模操作的同时,也会形成内模表达式,并设置周期延时环节,这样做的目的是对信号进行超前处理,优化相位补偿的操作,但它的劣势是,延长了系统响应的时间,避免其出现滞后操作。

其二,PI控制,它是用PI控制器操作,处理的环节有比例环节、积分环节与微分环节等,其具体应用时必须注意的一点是,控制器的运行速度需适中,不可以过快或过慢,如果速度失衡,必然会影响系统的稳定。

其三,无差拍控制,该方法最早出现于60年代,并在长期发展中丰富了理论,它包括三种方法,分别是阻性负载型、使用干扰预测性观测器与参数识别,其中,第二种方式是计算脉冲,并在脉冲计算的基础上加入负载电流,把负能量带来的干扰抵消,因此系统或电流基本不会感应到负载量的变化,让系统更具动态性。同时,这一方式可实时跟踪正弦电压,可以适应不同的负载变化,符合系统动态变化提出的要求[2]。

其四,状态反馈控制。状态反馈控制需使用相应的系数,并设计反馈增益的矩阵,以此分析出系统动态变化的特征。其中,状态反馈系数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得到,第一种是依照系统提出的极点,算出增益矩阵,第二种是选择最佳的控制原理,增加系统输出的理想电流,确定反馈益增。这一方法的优势是,增加逆变器的抗干扰性,让系统快速响应突变,把系统的电压控制到最小,但它的不足是引发波形失真。

其五,滑模控制。它包括两部分,其一是个前馈控制,其二是是滑模控制,前者是用电压跟踪信号,后者使用开关控制,通过开关的开闭,选择控制的时间。这一方式与其他方式相比,可有效预防外部环境对它的干扰,保持系统的稳定,但它的不足是,系统稳定的效果较差,产生的波形质量不稳。

最后,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技术的运用,是在控制策略中加入模糊控制、网络控制的操作,这两种技术与原有的技术比较后,可以得出,它不会依赖数学模式,而是根据人的思维,处理信息,并用网络技术传播、储存。

前后级变换器的协调控制:该控制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分析PFC整流器的电压环参数,而其使用的是电压环控制器,这个控制器操作后,Bus电压不会产生稳态误差,并让系统快速响应,而为进一步加快系统响应的速度,可适当调高控制环的频率,并预防相应问题的出现;其二是对输出功率进行前馈控制,它的控制是针对后级负载量的突变提出的,快速用动态电流处理,调直流线路一侧的电压,保持电压的稳定。

2.2发展

上述技术虽然有丰富的功能,也基本实现数字控制,但为进一步优化控制的操作,其需向数字化与高频化的方向发展,优化计算机网络的设计。

实现多机并联,完成冗余化操作。实现UPS并联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电源系统的容量;建立并联的冗余系统,保证运行的高效;提升系统的可维修性,如果某个单一的设备出现故障,可采用的相应的方式快速维修,更换运行的设备。

向数字化、高频化进一步发展。传统的控制策略有很多局限性,但随着数字技术的使用,让UPS的整体设计更加灵活,缩短了系统设计的周期,提高整体性能。同时,高频化的操作,是缩小装置的大小,检测音频产生的噪音,加快系统的响应。

向智能化、网络化进一步发展。为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UPS已经设计了多个接口,并加入了在线监控、系统自我保护等操作,但这些设计还具有局限性,故其可在系统中加入人机互动的操作,并设置远程控制的功能,即人机交互是显示屏上可以显示分析后的结果,反馈各个参数的结果,出现故障后,使用者可以根据给出的方案修复故障,避免错误操作的出现。而远程控制的操作是,在系统中加入电源监控软件,使用SNMP管理器,在平台与远程终端上建立数据连接,如此,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系统的显示,查看多个设备的操作,优化对UPS的管理。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不间断电源的种类,以及控制策略与发展的分析,总结了多个控制策略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其需要向智能化、数字化等方向进一步发展,完善系统的构建,提升不间断电源的的性能,提高其运行效率,从而优化电力设备的运行,保持系统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许彬慈,胡长生,张文平,徐德鸿.双能源不间断电源的能源切换控制[J].电力电子技术,2015,49(11):66-69.

[2]姚建红,高原,张秋月,杨敏建.不间断电源逆变器控制技术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2,46(1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