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欣(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艺术系北京100013)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高等教育以及基础教育中被普遍使用,本文将其单独抽离出来进行研究,是将其作为一种主要的课堂教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的放在特定的课程中进行实验。本文记述了整个实验的具体过程,并对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为探索多种课堂教学形式相辅助、相结合的途径寻找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版式设计课教学实验
“研究性学习”早在18世纪就被提出并倡导,教育部更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为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研究性学习”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最为常见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将其引入初等教育是对“研究性学习”的普及化。
基于对“研究性学习”在成人教育课堂中的探究和电脑美术专业平面设计课中版式设计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可研究、可探讨的特征,我对版式设计课中引入“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实验和探讨,意图通过“研究性学习”活跃课堂,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我提高的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就其广义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一种是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本文引用的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一种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即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挥创造空间。“研究性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的课题、增强分析总结的能力,而不是代替学生进行选择和分析。
“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两者常常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得益彰。
二、本次“研究性学习”引入实验的前期准备
(一)参与对象选择
参与本次研究性学习引入实验的是电脑美术专业毕业班的学生。原因在于:第一、毕业班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要强于低年级的学生。而学生专业基础技能和分析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研究性学习”实验的课题选择方向和实验能否顺利的进行并取得预想效果。第二、毕业班学生的年龄比低年级学生大,分析综合能力相对较强,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二)实验课程选择
将版式设计课作为引入“研究性学习”实验的介入课程是因为其不同于其他设计软件课的一门以主观能动性为主的,结合设计鉴赏和设计实践的综合性课程,其中大量的可分析、可感知的内容是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良好土壤。在版式设计课的九个单元的研究课题中,实验也只选择了其中的“视觉度”“图版率”“跳跃率”三个趣味性更强的单元来实验。
(三)实验前的准备
根据成人学生平时分散工作,每周集中一天上课的特殊情况,将一般“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提出研究课题的步骤排除掉改为由教师提出固定研究课题,并准备好研究阶段和实验阶段教学所需要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三、“研究性学习”引入实验的过程设计
例1:
(一)教师举例引出视觉度概念。
(二)教师演示视觉度的测验资料,学生参与测验。
(三)学生对个人测验结果和集体测验结果给出分析和结论。
(四)教师对学生的结论给出归纳,作出对不同图片不同视觉度的总结分析。
例2:
(一)教师出示不同图版率的作品。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出三个平面广告作品所表达的不同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三)由教师对学生的感性分析做归纳总结提出图版率问题。
(四)学生利用图版率的知识结合其他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
四、“研究性学习”引入实验的实施
研究案例:视觉度研究
(一)提出视觉度概念
视觉度是指文字、图片(插图,照片)和图版在版面中产生的视觉强弱度。版面的视觉度关系到版面产生的生动性、记忆性和阅读性。一个版面设计,如果仅仅是文字版面的排列而无图形的插入,版面会显得毫无生气;相反只有图片而无文字或视觉度低的文字信息,则会削弱与读者的沟通力和亲和力,阅读的兴趣也会减弱。
教师提出视觉度的基本概念:例如,乘客坐车途径过三环,在三环的两侧有很多广告牌,这些广告牌从进入人的视野到滑出人的视野范围总共不需要10秒钟,就在这10秒钟内,有的广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时时回想;有的广告则从来没有被你注意到,如风吹过般无影无踪。那么是什么使这些广告牌产生了这样大的差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研究讨论的一个课题——视觉度。
视觉度即视觉强度,外观和影响力越高的物象视觉度就高。简单一点说,越能引起你注意的物象的视觉度就越高,反之则低。一般说来,图片都要比文字更吸引人的注意力,所以图片的视觉度较文字要高。不同的图片其视觉度也不同,那么什么样的图片的视觉度高,什么样的图片视觉度低呢?我们来做一个小的测试。
(二)教师演示视觉度的测验资料,学生参与测验
你答对了多少?分析你和你的同学的测验结果试回答以下问题:
1.哪类图片是你和你的同学答对最多的?哪类图片的视觉度最高?
2.图片中你最喜欢哪几张?你是否记住它们了?
3.分析你和你的同学的测验结果比较大家对图片的认识有哪些不同?
(三)学生对个人测验结果和集体测验结果给出分析和结论
学生们都能发现人像部分是答对最多的部分,特别是人物的笑脸是一下就能被记住的图片。对食物部分和风景部分的回答则根据不同的学生有很不同的反馈。有的学生对风景记忆深刻答对的很多,有的则答对食品的更多一些,有的学生则答的一塌糊涂。学生在总结后可以肯定的回答,在所有的图片中人物的脸是视觉度最高的图片,但对其他的图片则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了。教师诱导学生对现象归纳出结论,作出对不同图片不同视觉度的总结性分析。
(四)教师对学生的结论给出归纳,作出对不同图片不同视觉度的总结性分析
是的,人物的脸是所有图片视觉度最高的图片,其他的图片的视觉度都略次于它们。其他图片不同的视觉度取决于不同受众的心理偏好,比如一个平时喜欢旅游的人对风景类的图片就会有明显的注意,而一个偏好烹饪的人则对食品的精美照片很青睐。这种现象应用在版式设计中,就提示设计者:不同视觉度图片的选择可能就会影响版式设计的成败,针对不同受众的不同喜好更是要更换不同视觉度的图片。
像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我们进行过多次实践,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从中总结出成功的教学方法。
五、“研究性学习”引入实验的结果分析
(一)研究性学习的常用学习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是科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方法之一,是进行科学分类的基本前提。客观事物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有相似处,又有相异点。研究性学习中采用比较法,既可以具体地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似,又可以具体地了解事物之间的相异。从而对于参加比较的事物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
比较法除可以将不同的案例和事物进行比较外,也可以将现有理论与客观事实相比较,将理论研究的结果与观察实验获得的数据或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可以确定书本理论是否与客观现实相一致,在验证理论或假设同时也可以反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发现区别、论证规律更可起到深化认识的作用。
但是,由于事物的极端复杂性,比较中常常会有遗漏的现象发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得出特定的结论,常常“只是拿所比较的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相比”,所以,总是具有不完全性。要克服比较方法的弊端,就要在客观允许的情况下力求把它置于全面的基础上,让学生得到更全面也更科学的概念。
2.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规律作辅垫;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其规律性。
研究性学习是在课堂中通过观察、实验和案例讲解,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普遍性结论。
(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有助与学生通过感性认知理解抽象概念并记忆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由感性到理性的学习形式,它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研究的问题或素材多来自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在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得到的理论知识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
2.锻炼学生的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虽然本次在版式设计课堂中引入的“研究性学习”并非完整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但教学效果可以证明“研究性学习”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可以主动的介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寓教于乐,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完成教学。有的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很欢迎,在过后的复习阶段每次提到所做过的小测验多会让学生感到记忆犹新。“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授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研究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研究性学习不能取代学校现有的其他教学形式
“研究性学习”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并不适应所有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接受性学习”式教学中的知识、能力训练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从谈起。“实践性教学”是技能、技巧类教学的最有效方法,是获得直观认识和职业技能的直接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非但不取代其他教学形式,相反还有赖于多种教学的质量。现有学科教学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
2.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教师的诱导作用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分析、总结的方法,诱导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观点,并能够通过反省对自己的结论和观点进行评价和反思。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客观事实的复杂性往往使学生的行为或观点偏离学习的内容,甚至得到相反的结论,教师不能强行对学生的结论进行否定评价,应通过反问、举例等方法有目的的诱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3.研究性学习的难度选择应注意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背景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的班级和学生所做出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一班的学生反应很活泼做出的分析和结论极为接近正确的结果,学生间的讨论也很热烈,常常出现相互争执不下的局面。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往往灵感四射,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相反二班的学生则几乎没有任何反应,对于参加的小测试不欢迎也不反感,不对测验结果和教师提问发表任何意见。课堂效果有时很尴尬,常常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在课后的反馈调查中我们发现二班学生的基础要明显薄弱于一班的学生。不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导致了对一个稍有争议的问题就无人敢回答、无人肯回答的局面。因此,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必须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