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心理反应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心理反应的影响

韩玉林

广德县人民医院安徽广德2422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0)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疼痛程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SAS评分为40.83±4.12分,对照组为49.18±4.62分,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HAMA评分为9.01±1.89分,对照组为18.56±1.67分,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VAS评分为2.34±0.37分,对照组为3.42±0.52分,P<0.05;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于提高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改善患儿的疼痛感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静脉输液;心理反应

静脉输液儿科重要的临床治疗方式,也是小儿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治疗方式,但是由于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静脉穿刺,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加之小儿血管较浅、自身反应较强,从而导致小儿对静脉穿刺产生严重的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1],易造成穿刺过程中躁动和穿刺后针头脱落、位移等不良情况,严重影响了小儿静脉输液的顺利开展和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有效的改善小儿静脉穿刺前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于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我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年龄4.66±3.57岁,手背静脉穿刺11例,头皮静脉穿刺12例,足背静脉穿刺7例,首次静脉输液穿刺患儿11例,静脉输液2次以上(含2次)患儿19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7个月~10岁,平均年龄4.85±3.29岁,手背静脉穿刺10例,头皮静脉穿刺11例,足背静脉穿刺9例,首次静脉输液穿刺患儿12例,静脉输液2次以上(含2次)患儿18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即①输液前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儿和患儿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向患儿家长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知识宣教,强调情绪的不稳定易导致针头脱落、移位、一针不见血等不良情况,耐心的做好患儿和患儿家长情绪的安抚工作,使用温柔的语言多鼓励、表扬患儿,增加患儿的信心和勇气,尽可能消除患儿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避免患儿出现哭闹;②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详细、认真的对患儿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进行监测,使用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让患儿感受到安全感,穿刺过程中,穿刺动作应轻柔、准确、迅速,尽可能缩短患儿感受到的疼痛感,同时取得患儿家长的配合和理解,共同抚平患儿的情绪;③输液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前,首先应谨慎确定患儿的穿刺部位[2],穿刺前先与患儿进行交谈,确定患儿情绪平稳后开始穿刺,穿刺过程中可与患儿聊一些患儿感兴趣的话题,分散患儿对穿刺针的注意力,保证穿刺的顺利完成,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定时对患儿的输液情况进行巡视,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针头位移、脱落,合理调节患儿药液滴注的速度,对于患儿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儿家长解释原因,消除其顾虑,并共同抚平患儿的情绪,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的患儿,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主治医师,给予有效处理;④输液完成后护理输液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儿的穿刺针移除,移除过程中护理人员动作应轻柔,让患儿和患儿家长感受到安全感,将针头移除后,使用消毒棉球按压穿刺点5min以上,注意保护穿刺部位的血管,防止穿刺部位出现淤血,对于透皮静脉穿刺的患儿,在拔针时应先使用75%医用乙醇涂抹于纱布和针头的粘连处,从而避免撕胶布过程中,因胶布与患儿头皮粘连过牢而产生的疼痛感。

1.2.2评价指标以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疼痛程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作为评价指标,其中焦虑程度分别采用SAS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度量表(HAMA)进行评价,疼痛程度使用VAS量表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说明疼痛感越强。

1.2.3统计学方法各组患儿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SAS量表、HAMA量表、VAS量表评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一次穿刺成功率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护理前后焦虑、疼痛程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SAS量表、HAMA量表、VAS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2.2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28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21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0.00%,χ2检验结果为:χ2=5.455,P=0.020,P<0.05。

3.讨论

儿童由于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周围环境、情感的变化较为敏感,加之静脉输液穿刺时会造成短时间的痛苦,从而导致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影响了静脉穿刺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会对患儿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3]。综合护理干预符合现代医学“以人文本”的临床服务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患儿的心理感受,通过给予患儿鼓励、表扬、支持平稳患儿的情绪,穿刺过程中通过分散患儿对穿刺针的注意力,从而保证静脉穿刺的顺利进行。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的焦虑程度、疼痛程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于提高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改善患儿的疼痛感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艳霞.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1,(05):139-140.

[2]颜梅.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9):1223-1225.

[3]李桂秋,冯洁.输液患儿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