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如何提高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

李华英

李华英(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6-0018-02

【摘要】目的总结影响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主要因素,以提高一次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进行头皮输液患儿2352例的临床资料,并与上一年2010例头皮输液患儿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分析影响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主要因素。结果本组2352例患儿中一次穿刺成功2281例,成功率97%;失败71例,其中匆忙选择血管30例,占42%,患儿固定不当20例,占28%,进针手法、技巧未掌握16例,占23%,穿刺部位固定不当5例,占7%。结论穿刺前选择好血管,穿刺时固定好患儿和注意进针的手法、技巧,穿刺后固定好穿刺部位,能大大提高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

【关键词】提高头皮静脉一次成功率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儿科最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是儿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做到“一针见血”不仅可以为抢救和治疗患儿赢得宝贵时间,而且能减轻患儿痛苦,从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笔者近一年的时间共进行的2352例头皮静脉穿刺操作,围绕“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总结,认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几点密切相关,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352例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均为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儿科门诊观察室接受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其中男1000例,女1352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50天;年龄50天—1岁1240例,1岁—2岁772例,2岁—3.5岁240例。

1.2结果本组2352例头皮静脉穿刺患儿一次穿刺成功为2281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失败71例,其中匆忙选择血管30例,占42%,患儿固定不当20例,占28%,进针手法、技巧未掌握16例,占23%,穿刺部位固定不当5例,占7%;与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2010例头皮静脉穿刺患儿一次穿刺成功为1849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相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了5%。

2体会

2.1穿刺前,选择好血管——这是穿刺成功的前提。(本组病例因此点穿刺失败30例,占首次穿刺不成功患儿总数的42%。)笔者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头皮静脉穿刺前,一定要认真、耐心、细心、仔细寻找血管,遵循宁慢勿快的原则,宁肯多花点时间慢慢地寻找明显的、把握性大的血管,而不是盲目随便选一根血管就进针,那样只会穿刺不成功,给自己第二针穿刺带来压力,给家长带来不满。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才能穿刺成功。一般首选正中静脉,此血管粗、直,不易滑动,便于进针,且落空感明显,也易于固定;只是易外渗,但逆行进针可克服外渗的缺点,因头皮静脉成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故顺行或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1]。其次额浅、颞浅静脉,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不易外渗,进针后好确定针的走向,是头皮静脉输液的最佳部位。最后为耳后静脉,此静脉稍粗直或略带弯曲,但易滑动,进针的深浅度不好掌握,易破,固定也困难,一般是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选它。

2.2穿刺时固定好患儿—这是穿刺成功的保障。(本组病例因此点失败20例,占首次穿刺不成功患儿总数的28%。)固定得当,穿刺就成功了一半;反之,本来就把握的血管,因固定不好而穿刺失败,在临床上是常有的事,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一点。固定时,助手或家长身体前倾下弯,伏在患儿身上,压住患儿躯干部和下肢,将患儿双手压在固定者双手臂下,固定者双手抱住患儿颧骨、颊部及下颌部,牢牢固定住小儿头部和身体,不让小儿头部左右摇摆、身体上下攒动,同时固定者头偏向一侧,不要遮挡穿刺者的操作光线,给穿刺者一个最好、最佳的穿刺时机,以保证一次穿刺成功。

2.3穿刺时,注意进针手法技巧等—这是穿刺成功的关键。(本组病例因此点失败16例,占首次穿刺不成功患儿总数的23%。)穿刺时,用左手拇指、食指固定静脉两端,同时绷紧皮肤,但要注意松紧适宜(过松时血管易随皮肤滑动,针不易进入血管;过紧时易压瘪血管,使血管暴露不明显),右手拇指、食指前后夹住针柄(此为最佳持针法),选择易于固定,针柄不悬空的进针点,在血管最清晰处后移0.2~0.3CM处进针,以使针尖刚好在血管最清晰处刺入血管,利于穿刺成功。操作者选择好穿刺部位,操作时要轻快、稳妥、准确,不要轻易下针,也不要将针刺入皮肤后再寻找血管,这样会跟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2]。头皮穿刺进针见回血后即停止进针,它不同于成人静脉穿刺见回血还要进针少许,因小儿血管和针梗粗细相当,有时看起来还不如针梗粗,若继续进针易把针尖从血管中推出,刺破血管而前功尽弃,使本已成功了的穿刺失败,,得不偿失,不可取。

2.4穿刺后,固定好穿刺部位——这是穿刺完全成功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组病例因此点失败5例,占首次穿刺不成功患儿总数的7%)见回血后,即用左手食指后移固定针柄于小儿头皮上,左手拇指前移,垫在针柄下方,固定针头和针柄,保持针梗与血管平行,防止针尖翘起,刺破血管,然后右手再用第一条胶布横贴于针柄上,若针柄悬空可在针柄下垫一个干棉签头,这样可避免松手后针柄转动方向,而使针头滑落刺破血管,第二条胶布从针尾处向上交叉固定,第三条胶布在针头前方加以固定并遮盖针眼,第四条胶布将头皮针管以小弧形盘在一侧。在临床上,多再用一条胶布,把输液管下段进头皮针处固定在头皮针的旁侧、耳后、后脑勺,可使当患儿转动头部时,起到降低针头移位的目的;若患儿哭闹厉害或出汗较多,最好用一长胶布绕头一圈加强固定,不致因粘贴不牢而带出针头。

3总结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头皮穿刺是一项常用又有一定难度的技术操作,如何提高一次成功率,除了主要与上面几点有关外,还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工作中,用心钻研,努力探索,才能做到“一针见血”,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唐丽萍.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J].当代护士,2005(6):45—46.

[2]陈翠华.静脉穿刺角度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7,3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