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常见急症手术的麻醉

/ 2

耳鼻喉科常见急症手术的麻醉

王元旭

王元旭(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齐齐哈尔分局中心医院161005)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149-02

【关键词】耳鼻喉科常见急症手术麻醉扁桃体切除术

一、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

扁桃体切除术后10天内随时可能发生咽隐窝或腺床出血,最常见于术后第一天,尤其是前4h。继发出血多由感染所致,多发生在术后5~10天。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病人死亡率很高,麻醉处理必须小心谨慎。病人多合并有低血容量、低血压、气道梗阻和误吸,所有病人均应按饱胃处理。

麻醉诱导前应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补足血容量。麻醉医师不应在外科医生的催促下匆忙施以“小”的麻醉,而应仔细阅读病历和前次手术的麻醉记录,了解插管情况和用药量,事先准备好同型血。由于病人可能将大量出血吞咽至消化道,出血量无法准确估计,此时可根据血压、心率判断病人的循环状态和继续出血的速度,有条件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无论出血量多少,都应在麻醉诱导前补充血容量,开放较大的静脉用于输血和输液。

麻醉前需准备的器具包括:吸引器、用来清除凝血块的镊子、喉镜、不同大小的喉镜片、不同管径的气管导管以及管芯。气管插管应由有经验的医师完成。诱导前常规吸氧,静脉给予阿托品0.02mg/kg,以依托咪酯一琥珀胆碱快速诱导,为防止出现低血压,依托咪酯的剂量可减至0.15mg/kg,或使用异丙酚1mg/kg。插管时助手应压迫环状软骨,直至插管完成,听诊双肺呼吸音确认插管位置后方可松开。插管完成后用大孔径的吸引管或经胃管吸出胃内的血液、空气、凝血块和胃液,吸净后可撤去胃管。麻醉维持中应注意各种药物的心血管反应,若使用吸入麻醉剂后出现低血压,可以小剂量麻醉性镇痛药、依托咪酯或氯胺酮代替。

有活动出血时,可选择保留自主呼吸的插管方法。麻醉诱导使用氟烷或安氟醚、异氟醚和氧气,病人左侧卧位,头低脚高,病人意识一消失即压迫环状软骨,待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后轻柔地置入喉镜,暴露声门,如果声门清晰可见,可给予琥珀胆碱后行气管插管,也可以不使用肌松剂,加深麻醉后完成插管。插管后病人恢复平卧位。

出血得到控制,手术结束后,应重新评估病人的气道情况,送回复苏室严密监测,待病人完全清醒后方可拔管。

二、咽部感染

咽部感染除扁桃体炎外,大多无需手术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壁脓肿、咽峡炎等感染使用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可以控制,只有少数病人抗生素治疗无效,需手术引流。这种情况下手术极易造成气道梗阻和脓液误吸。随着抗生素的发展,颈深部脓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显著下降。

炎症反应是上呼吸道梗阻的常见病因,而炎症的部位不同,造成梗阻的机制也不同。如颈部脓肿、蜂窝织炎和咽后壁脓肿可压迫气道使管腔闭塞;舌体或口底感染(如咽峡炎)可因舌水肿、移位而致气道梗阻;其他咽部感染如扁桃体周围脓肿体积过大时可直接阻塞气道。另外,在婴幼儿,鼻和鼻咽部感染也会造成气道梗阻,因为9个月以内的婴儿只会用鼻子呼吸。这些问题均给插管和面罩通气带来困难,选择麻醉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到全身麻醉的危险性,并做好紧急处理的准备。

三、鼻出血

鼻出血的外科治疗主要是结扎下颌动脉、筛前动脉,有时还需结扎颈外动脉。筛前动脉从眼眶穿出,颈外动脉位于颈部,因此这些手术操作都在鼻咽腔以外,对气道不构成威胁。但在完成气管插管以前,持续的鼻出血仍有可能导致气道梗阻和误吸。

术前应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慢性鼻出血的病人常合并一系列器质性病变,如高血压、鼻外伤、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或有长期用药史,如双香豆素、阿司匹林等,而且需要服用抗凝剂的疾病本身也会增加麻醉难度。同时应询问有无出血性疾病的家族史。在术前2~3天里,病人大都有鼻腔填塞止血失败的经历,病人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表现为高血压、心动过速,且多合并低血容量。病人可能将大量出血咽下,一方面给估计失血返流误吸。化验必须包括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查。

术前病人应保持45°坐位。鼻腔的填塞物除引起焦虑、不适、高血压外,在高龄及合并心肺疾患的患者还可导致缺氧、高CO2血症、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血压过高还会出现脑血管意外。为防止这些并发症,可使用适量镇痛剂或镇静剂。麻醉诱导前应准备好至少两个单位的浓缩红细胞,开放一条较大的静脉用于补液。麻醉诱导时应保持口咽通畅,压迫环状软骨防止返流误吸,尤其是病人意识消失后。麻醉药物的选择以不影响血流动力学为宜。手术结束后待病人完全清醒,能应答方可拔管。

四、白喉

随着预防接种的普及,白喉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近年来多见于极度衰弱或有免疫缺陷的病人。

由于存在胎盘免疫,6个月以内的婴儿极少感染白喉。白喉最多见于5~7岁的儿童,10岁以上少见。白喉的病原体为白喉棒状杆菌,在体内通常只局限于感染部位,但产生的外毒素可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白喉分为鼻型、皮肤型和喉型,临床表现依病变部位而不同,喉型最易发生呼吸道梗阻。白喉的潜伏期为2~5天,初期症状没有特异性(如周身不适、咽痛)。潜伏期过后扁桃体上出现白点,白点迅速扩大融合,第二天即可形成致密的假膜。典型的假膜由坏死组织、渗出物和出血组成,边界清楚,颜色可为象牙色或浅黑色。假膜不易擦去,擦去后可见表面有出血。假膜形成的同时,出现各种全身表现,心脏和周围神经系统(尤其是颅神经)表现最明显。约50%的白喉患者心肌受累,通常损害心肌的传导功能和收缩功能。约20%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原因通常为呼吸道梗阻或心肌失代偿,而存活的病人痊愈后大多不遗留神经系统和心肌的永久病变。治疗措施主要有隔离、卧床休息、解除呼吸道梗阻、抗生素和抗毒素治疗。抗生素可选择青霉素或红霉素,均能抑制白喉棒状杆菌的生长。抗毒素只能中和循环中的毒素,而对已侵入组织的毒素不起作用,因此抗毒素应及早应用。对于有假膜性咽炎的病人应尽早行气管造口术,等到出现明显的呼吸道梗阻已为时过晚。气管造口术可在局麻下进行,由于病人多合并毒性心肌炎,不宜选择全麻。

参考文献

[1]黄光武,余奇松,农辉图,等.电离子透入法麻醉鼓膜的初步观察.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4,11:414-415.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5.

[3]钱有光,姚昌德,金康业.利多卡因中耳注射对耳蜗影响的实验观察.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3,28: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