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凯
(国网浙江云和县供电公司浙江云和3236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长期以来,为全面深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现国网当前“三重一大”制度建设工作重心,踏实落实八项规定,正风肃纪党员组织队伍,云和县供电公司始终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轴心发展,按照基层电网建设现代化进程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发现、新要求和新思路,持续探索以三线同行三机制作为优先工作抓手,扎根“党员民情工作站”落地,积极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实现了以党员个人引导党内生活,以党内民主引擎党建发展,以党建深化引领群众服务的“三引”效果。“党员民情工作站”带动基层党建创新,推进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提升了云和县供电公司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同时架构在现有的实践实际中,结合企业和区域、个体和综合的特殊性,也为县级供电企业基层党建提供了相对值得借鉴的普遍性。
一、“党员民情工作站”落地的前提调研
(一)诉求亟待解决:基层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奠基者,是电网建设的主力军,解决员工诉求是现行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但是主观上存在一是倾听员工心声的方式方法有所诟病,走马观花式的生活会等大会上,官话凿凿,难听真言;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引擎有所忽略,能动性低,缺乏动力。客观上继去年路教活动,急待整改的问题依然没有到位,没有走实走心。这些诉求和问题,亟需通过一个有心、有力的全新平台打通栈道,走上顺境。
(二)实践背景成熟:企业配合国网提倡的党建方面“党员做榜样、员工精气神”,不断创新群众路线工作载体,始终注重紧扣实践活动的针对性、目标性和实效性,吐故纳新、变革形式,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努力推进的“一强三优”和促进党企共建、党群共联的持续协调共同发展,不断深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总体要求,加强党性实践教育,提升党性自身修养,转变工作作风,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三)能力阅历丰富:企业已建立相对健全的创先争优管理运行机制、服务常态化长效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党内关怀帮扶机制等,在有序进行的基层党建工作规划和指导下,将电网建设发展、供电服务延伸和党建核心作用并联深化,形成了一支具有综合素质较高的党员队伍,奠基了民情联络网主体实施者的关键。同时,企业秉持“迅速回应、及早反馈、严格督查、倾力整改”的工作要求,让群众的信任度始终保持稳定。
(四)具体实施健全:企业通过选拔考核,打造了党员民情工作站联络队伍,形成了对应网格化俱全的办事点搭建和办事人制度,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了解民意、体察民情、集中民智、解决民忧的党群联动机制。同时,在营业中心和供电站所定期开展已经成熟的一对多党员生活会,对党内生活和重大事务进行广泛讨论、咨询、协调、联络和监督,引导党员正确认识自己,并带头联系服务群众促力搭建平台,提升面向群众的优质服务水平。
二、“党员民情工作站”落地的预计效果
(一)对个人,紧扣实践新立意,提高素质综合化。切实吃透政策、抓好目标任务,驻站党员干部自觉强化认知,通过登高计划的逐级完成,熟练业务知识,学习常态化,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责任态度,深入群众,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提升全员正能量,聚合遇到问题不绕道、直面问题不回避的责任态势,防止解决问题流于形式和干部作风漂浮不作为,凝心聚力共促党建发展。
(二)对党内,抓活服务新载体,提升党建多层级。开辟全新的载体平台,增添灵活的服务方式,在形式、内容、人员上进行不断探索和拓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共进氛围,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加强共建共管力度,尤其是强化党员一线的工作能力和接待民情工作的应变能力,民情结对、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为党内建设所反映和解决的问题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和集中性的便利。
(三)对群众,精塑企业新形象,提亮品牌实效性。弘扬国网精神、发扬云电精气、建树品牌形象,与群众零距离、无缝隙,深入了解民情民意,既深入群众,解决群众诉求和问题,也由群众指出党建上问题和不足,更请群众提出有利于仰化发展的问题建议,提高群众参与度、理解度和满意度。积极发挥基层组织在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党员民情工作站”落地的具体实施
“党员民情工作站”以工作站为核心点,通过党员民情日记为记录载体,搭建民情联络点,延伸“民意配送服务线”、“民事增值落实线”和“民情传递整合线”,三线同行三机制,实行思政工作分片包干制、二维服务群众对接制和全境服务通道闭环制。
“党员民情工作站”按门别类设立相关方向岗位,由党员以季度轮流形式驻站值班出工。工作站根据“民意配送服务线”、“民事增值落实线”和“民情传递整合线”三线方向,设置“民意服务”岗位、“民事落实”岗位和“民情整合”岗位。实行思政工作分片包干制,包干党员深入了解片区民意民情、撰写民意民情日记、与联系片区普通员工实现双向提高,加强党建思政意识和务实作为。实行二维服务群众对接制,一维由工作站衍射片区,党群直接对接基层,党群责任人兼任一线负责人;一维由片区直联工作站,构建群众、基层和工作站三级联动民情网络,实行一情一反应,一事一建议、一意一服务。实行全境服务通道闭环制,从提出诉求、反应民情、对接问题、解决疑难到反馈监督再服务形成一个全境的服务通道闭环,对环内服务形成一个有效归纳、有质提升。
“民意配送服务线”要求搭建一个以联系客户信息档案为区间的配送配套平台、一份以困难帮扶信息为重点的民意配送图、一本以服务帮协承诺为中心的民情日记记录、一张以易理解轻便携为关键的便民服务卡,第一阶段了解和帮助结对员工的基础诉求,第一时间摸清和解决群众用电需求,当好员工和群众的民意调查员、政策宣传员、群众服务员。另一方面,通过片区直属民情站,开展“支部履责十实事”活动,即通过各支部结对辖属片区,以民意图试点抽选发送服务卡为联系渠道,在征集诉求后办好群众所需的十件实事。实事的进度、跟踪和落实通过可视化展板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进,并按照事情办理的效果予以反馈,最终结果反映到可视化展板上,进行二期归纳。同时,对服务线发现的个中问题,组织实行责任跟踪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问题,做好整改落实。
“民事增值落实线”要求组织一次爱心调研活动,直接配合民意配送图,对结对基层员工和困难帮扶用户面对面实际深入,实地进行了解,为其进行爱心捐赠、安全用电讲解和家用电隐患排查等实效帮协,推行困难群体长效帮扶工作机制。建立一个小微企业策略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合适的用电方案和应急预案,特别是规避特殊时期的用电隐患。搭建一个咨询了解的微信平台,在春检、抗台、秋检等特殊时期,对个人用户和企业发送相关安全用电信息。启动一轮“党建服务直通车”进百村活动,通过前期调研,以“征询+服务+回访”模式,一个月选定一个村,进行一次针对性服务,解决基层供电盲区,服务特殊客户片。这条线的开启,要切入实际,以辖区实际供电情况为根基,摸底了解,把事情办实,将服务做优,形成一个常态化的长久云电品牌。
“民情传递整合线”要求推行“民情联系日”活动,以双月实行制,由值班党员驻站工作和下访入基层两种工作形式,规定时间,集中服务;保证人员,责任到岗;确定主题,方向明确;制定要求,保障成效。重点在于解决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解答、咨询相关问题和服务。发放“云电党群民情单”,在民情单上备注相关用电问题、线路更换、设备检测和电网相关建设等,对下阶段方面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建议环境,并为此做出有目标性的效率整合。打造双展板提亮民情传递路活动,一是形成一个民情结对践诺展板,记录每个在岗党员结对民情服务的语录,要求以“一笺一心语”的记录方式践行“一行一服务”的优秀成绩;二是打造一块十件实事点赞展板,结合“支部履责十实事”的跟踪成效,进行确定反馈,将点赞成绩纳入日常绩效考核中,就此完善员工的评价体系。
“党员民情工作站”的三线活动要求最终归纳为实体记录,对参与党员,先行填写党员登高计划书,制定阶段内的短期计划和长期目标,针对性开展工作,并及时跟进登高日记阶段性记录,逐步提高个人质素;对党内基层,作好基层民情工作记录及日记,对结对基层员工信息、结对联系计划目标、具体举措、成果反馈和最终体会有一个系统的布控;对各层群众,作好三惠服务记录及日记,及时解决群众各类用电需求和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
四、“党员民情工作站”落地的实际成效
(一)提升党员服务能力。将了解民意、解决民问、深入民情的关口前移,结合实际工作,切实有效的进行前期计划、过程跟进和后期夯实,提供有效解决方案,融洽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党内工作作风,提高了党员素质。
(二)规范党建内质提升。进一步深化党建强基、创新驱动、有质提升,夯实党员教育管理的同时,对基层民情有一个第一时间的了解和摸底,对党内生活和员工诉求的层阶矛盾及时解决,帮助基层员工的成长和进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基层合力氛围。同时,党建工作不断接地气、走实心,将基层员工提出的问题当作公司发展的关键点来剖析,先重视、再解决,先跟进、再反馈,先落实、再改善,让员工形成主人翁的意识,信任、依赖和认可党委和党建工作,提升党委威望,强化党建成效。
(三)完善服务群众体系。拓宽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规范基础服务、延伸增值服务、强化应急服务、打造优质服务,创新开设贴近基层、增强服务效能的新渠道,切实满足群众需求,打造一支骨干服务队伍、一个出彩有效的民情服务平台和三条基层线同行三个常态化有效机制,走好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国网品牌形象,推进党建工作,合力促发展。
(四)优化形象品牌精塑。通过工作站将老生常谈的规避问题直面打破,进一步提高民众的信任度,间接地降低信访率。将真正为民谋利,服务于老百姓、帮助于老百姓的工作做实做长久,通过工作站的落地,不断从村到镇、镇到县,一级传播一级、一步踏实一步,不断提高群众对供电企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对企业品牌树立一个更高阶层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