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双边教育培养学习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抓好双边教育培养学习兴趣

王丽娟

贵州省从江县庆云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的将近二十年时间中一直处于优化创新的过程中,同时也取得了历史性的阶段性成绩,我国基础教育通过持续性的教改实现了基本教育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整体性的优化与改观,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逐渐也在朝着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这是新时期新背景下我们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基础。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学校教学的内部组织结构与外部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学校教学在诸多方面做必要和应有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本文紧密围绕新时期新背景下的学校教学这一主题,具体阐述和探讨相应的学校教学优化改革路径,以和学界交流。

关键词:新课改优化组织形式师生关系

过去的二十年是我国基础教育不断探索、持续创新的二十年,我们全方位、多层次地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进行了探索和不断完善,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可以说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实现了整体上的改观与优化,无论是从基本教育教学价值追求还是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等层面都基本实现了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这些过去通过改革取得的成绩是当下我们继续进行基础教育教学改的基础,为我们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可以说,当下我国已经进入了教学教学改革的历史关键期,学校教学的内部组织形式和外部社会环境在发生变化,从学校教学的内部结构而言,随着我国新一轮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发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价值定位发生了必要的调整,随之而来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必将发生优化,从学校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于学校教书育人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望,在这样时代背景下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而言要积极作为、不断调整,从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实现创新教学和优化管理,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以下本文就自身的认识简要阐述和探讨几点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具体践行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师对教育的效果和质量负责。从这方面看,教师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但是,教育影响是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有效果。从这一点看,学生是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因此,协调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一种方式。不良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破坏作用,更谈不上学生会接受老师的教育理念。

良好的师们关系是日常教育工作的需要。但是这种师们关系不是妥协屈从学生,处处让着学生牵着鼻子走,教师处于被动状态,也不是让学生唯唯诺诺,一味听从老师。这些并不说明老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形象是协调师生关系的第一要素。教师的言行举止,工作、生活作风,就像一面镜子,随时都立在学生面前,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德才兼备的老师,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喜欢的“粉丝”。但是,自以为是的老师,在学生眼里,形象迷糊,内心排斥,感情抵触,关系恶化。师生之间就谈不上什么是主体或主导地位了,更严重的是学生甚至会放弃这位老师任教学科的学习。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位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他独立的人生第一堂课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从小学到大学科科年年考第一。”学生听后不加思考的向他投来敬佩的眼神,认为得到了一位德才兼备的好老师!当他在授课过程中连续出现几个错误:板书有错别字,汉字读半边,符号书写不规范。学生的激情从高涨跌落下来,“科科年年考第一”印象打了折扣。和他接触一学期后,他得了“吹吹老师“的美誉称号。

教学相长是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键。《学记》中“学然后知不足,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提高教师的教。教师应有“每事问”“无常师”的态度,有“后生可畏”学生超过老师的观点。古代王守仁把这种教育方式发展为师们之间相互推进,共同提高的教育思想。

教师随着年龄增大记忆逐渐衰退,与知识更新、教育理念发展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师必须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不能靠经验吃饭。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求知欲。“科科年年考第一”的老师,教学也有十多年了,凭着文凭高,依赖一本教师用书,“教师用书”成了他教书的“特饭碗"。知识教学凭着直觉不加理解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似懂非懂,学生还谈得主动性和积极性吗?

师们共同研讨教与学。这是培养学生动脑筋的良方妙药。传统教学,就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听的多,记笔记的多。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谈不上如何去思考问题,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从教师方面入手。教师要放下架子,更新教学手段,转移身份,建立平等关系,加强学习,丰富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虚心向学生学习。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建讨论平台,共同讨论问题,在互动过程中,淡化形式,注重学生思维,让学生的分析、探讨、结论有充足存在的空间,无形中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到主动性的位置,自然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兴趣对于知识水平的发展起着一种支撑的作用。兴趣能诱发人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内心学习动力。教师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就真正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就做好了互相促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参考资料:

1、刘文学,创新实践教学实用性与趣味性路径提升浅析,《考试周刊》,2018年31期。

2、刘杰,智慧教育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海淀区智慧教育融合创新机制与建设模式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年Z1期。

3、戴家干,中国教育存在三个遗憾,《基础教育论坛》,2017年11期。

4、游航,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整合策略,《黑河教育》,2018年02期。

5、叶笃志,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构建平台的搭建,《课外语文》,2018年04期。

6、姚跃林,平等,理解,尊重,信任——在追求良好师生关系中锻造师德,《福建教育》,2018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