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蒋雨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8
/ 2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蒋雨薇

蒋雨薇

深圳市罗湖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更加现代化。我国水资源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加强水资源利用率对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系统至关重要。近年来,为有效缓解我国城市淡水资源不足等现存问题,海绵城市理论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论,进而探究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措施,对城市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同时还能够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以此来最大限度地确保城市的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实践;构想

0引言

加强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分析,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海绵城市建设状况,为城市规划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并完善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服务功能。因此,需要重视海绵城市理论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使最终得到的规划方案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不断丰富城市规划工作内容。同时,应对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应用过程加以控制,处理好其中细节问题,为该理论潜在应用价值提升打下基础,满足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规划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1海绵城市的概述

为了使海绵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保持其在实践中良好的建设状况,需要对海绵城市理论的相关内容有所了解。海绵城市在国际上的通用术语是“构建低影响的开发雨水系统”,也就是在城市下雨时,对雨水的吸收、蓄水以及净化功能加以优化,如此一来,以便能够及时将存储起来的雨水进行释放,这一工作原理就好比海绵,不仅能够完成吸水以及储水工作,同时在必要的时候还能够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如今,我国颁布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技术指南,并且在指南中对城市建设中如何使用“渗水砖”以及植草沟开展施工作业,以此来对排水系统进行组织优化,实现减缓排水压力以及对水源进行分散控制的目的,如此一来,也能够有效防止洪涝问题的产生,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收集雨水。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时,主要包含池塘以及江河湖等水系统,与此同时,还包含花园绿地,以此来实现对城市配套设施的渗透。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的城市之中,城市自身的优势以及优点都各不相同,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还应该注意不能够将其他城市的建设方案套用在其中,而是应该根据自身城市发展的实际特点,制定出满足城市发展的方案,以此来确保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如图1为传统城市规划的雨洪管理图,图2则为海绵城市规划的雨洪管理图。

2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原则

建设以及使用海绵城市,主要是为了有效解决城市中的水体问题。对于城市中存在的水资源问题,可以借助生态系统中特有的良性循环功能来予以解决。同时,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工作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中的水系统。因此,这就需要在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时高效地运用海绵城市理念。

2.1重视应用规划引领的作用

对于雨水管理工作,我国并没有制定对应的规章制度,因此,雨水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的漏洞。为了实现雨水系统的建设目标,首先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对应的制度,以此来完善和规范雨水系统管理工作。

2.2重视应用适宜的建设方法

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之前,应该和城市所在的地方政府、道路规划以及建设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并且需要研究总结建设方法,最终选择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从而有效保障城市中的园林以及湿地等自然空间有着较高的绿地利用率,同时,还应该运用绿色雨水设施,用灰色设施辅助绿色雨水设施来对雨水系统加以完善。

2.3重视应用适宜的构建途径

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遵循“渗”“滞”“通”的原则。其中“渗”,主要是以绿色屋顶以及渗透路面为方向,来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滞”,主要将受保护的湿地位置作为主要对象;“通”,是建设旧城区中的雨污分流管网系统。

3海绵城市理论的实践

3.1建设完善的水系统

在工业不断扩展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业水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并且这种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功能。在构建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应该结合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产业布局进行,并在经过多次调查研究之后,在掌握城市的自然水系的基础上开展该项工作。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应该将自然水系的优点充分加以利用,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水系统。

图三:海绵城市水的循环收集和释放

3.2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应用,应注重城市道路科学规划,减少地区气候变化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为海绵城市的有效建设提供支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加强如下方面的工作:(1)城市道路中绿化带的建设应该使用下凹式,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平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缩减雨水的径流面积,并且还能够改善雨水的径流质量以及缓解雨水的径流速度,从而强化外来水源的质量;(2)在开展城市道路初期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使用街道树池以及透水路面等现代的公共设施来完成强化对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3)除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能力之外,对于改善过后的道路,可以通过使用“人工引流”的方法进行;(4)对于城市中雨水系统的引入,应该借助绿化带底部的水流暗道来完成,从而加强水系统的活力,带动水循环。在城市的建设初期,不仅要考虑到城市中道路的交通功能,同时还应该对城市中雨水资源的管理、储存以及利用等问题加以很好的考虑,以此来强化城市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3.3水系湿地

如果城市中的水面率为5.14%,同时在河道的两侧位置处预留出宽为30m的绿化带,如此一来就能够给植被缓冲带、雨水滞留塘以及河滨湿地等系统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前提条件。要想实现这一效果,就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对目前水系的湿地力度进行强化,尤其是对处在城市低洼地区的坑塘和河沟,更应该加强对这些地方的保护;(2)需要对城市的综合建设情况加以分析,尤其是对城市中公共系统设施的建设,同时,还应该做好历史水系统的勘测工作,再结合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尤其是有着较高内涝风险系数的城市。通过对相关调查进行分析就能够得出,应该做好城市道路和河道之间的绿化工作,并且还应该将原有的绿化优势充分地应用到其中,并且进行植被缓冲带的建立。

3.4有效构建绿地广场

构建绿地广场是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绿地广场的构建,也能够直接反映出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且该项工作的开展也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在实际开展城市绿地广场的建设工作时,首先需要了解整个城市的区位,并且通过考虑周边的环境因素,确定出适合构建绿地广场的区域,再借助人们的实际活动需求来进行合理的布局,从而强化绿地广场的建设效果。

图四:大型绿地海绵城市广场一角

3.5加强城市园林规划

为了使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价值可以充分体现,需要加强城市园林规划,落实好相应的规划实践工作。具体表现为:(1)海绵城市理论支持下的城市园林规划,可结合园林规划区域的具体情况,将源头分散模式引入到城市园林规划过程中,使得这种新型雨水管理模式作用下

的城市地理水文特征不会受降水期改变的影响,满足城市园林规划过程中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要求;(2)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园林规划,也需要加强绿色屋顶植物设计,打造出具有良好实践效果的雨水花园,实现对城市空间资源的整合利用,并实现对光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的科学应对。在此期间,落实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园林规划中的绿色屋顶设计工作时,需要考虑实践中所选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并用垂直绿化的方式进行合理搭配,使得城市园林规划中绿色屋顶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为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提供支持;(3)在开展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园林规划中的雨水花园建设工作时,需要对砾石底层、砂底层、种植夹层、覆盖表层和蓄水表层等雨水花园采集部分进行合理设置,运用穿管技术来优化雨水花园的采集结构,使雨水花园中的植物能够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

4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在海绵城市的建设方面,我国仍然没有实际的案例作为建设理论依据,并且对于城市水资源的保护以及管理方式方法都比较落后,在开展城市的规划工作时也缺乏长远的目光,这就使得海绵城市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重视相关研究,对城市规划人才进行优化配置,并且对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自然因素加以调研,借助自然优势,通过全面的研究理论成果及创新实践经验来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鲍威,刘翀.探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5):164.

[2]杜萧翔.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18-19.

[3]王江.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体会[J].建材与装饰,2017(17):92-93.

[4]张元元.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论述[J].四川水泥,2017(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