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盛沅江西省余干县新桥初中335100
年仅16岁的女儿向母亲要求买苹果电脑和索要数千元道歉费未果,竟对母亲大打出手,争执中被母亲不慎捂死。看到这则新闻,不由一震!16岁的少女,本应在父母的呵护下,天真无邪、快快乐乐地成长,如同一棵初成的小树,在肥美的原野上,被雨后的彩虹衬托着婀娜,展显着柔美的纯情。然而,在这样一个如花似玉的时候,少女却把无理由的仇恨的怒火发向生养她的母亲。一场家庭的悲剧便由此产生了!
2011年初发生的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案也同样让人唏嘘感叹。药家鑫的律师曾辩护说,药家鑫杀人是一念之差,属于激情杀人。药家鑫的成长道路没有污点,学习优秀,而且得过各种奖励。在这里,我不否认药家鑫可能真是一个现代教育的“宠儿”,但也不能忽略“品”字上的“沦陷”。在面临抉择的时刻,药家鑫的灵魂失去了人性的“看守”,在瞬间弥漫起来的焦虑、冷漠、恐惧、仇恨中,他的残忍、他的残暴立刻摧毁了他脆弱的良知!
面对两个花朵一样的少年,我不禁沉思:在他们本应幸福、快乐、顺利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忽视了什么?我想那应该是“爱的教育”,因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仅表现在个体以自身力量克服困难、超越忧患、与命运抗争中的自我体认,更体现在此过程中对他人给予的爱、为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做出的贡献。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要求:“(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我们可以依托文本,挖掘爱的资源,进行生命教育,让爱的教育浇灌生命之花,点燃生命的火花,释放生命的光彩。
一、感受爱的力量。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在海伦·凯勒黑暗的世界里,是沙莉文老师用爱点燃了凯勒心中的火光,唤醒了她的灵魂,并给予她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在教学《再塑生命》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紧紧抓住凯勒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前和老师教会她“水”一词时的心理描写,用朗读、对比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爱的伟大力量创造了奇迹。
二、欣赏爱的美好。爱是一朵七色花,她美丽,她多姿,她丰富。在我们的课本中有许许多多的文章为我们呈现了人世间最美的情爱。《我的母亲》和《背影》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父母亲对子女浓浓的爱意;鲁迅先生用掷地有声的文字为我们歌唱了他与老师之间深情关爱之歌;《我的第一本书》和《羚羊木雕》以浅浅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人间最单纯的朋友情;苏霍姆林斯基用一封书信(《致女儿的信》)为我们诠释了最珍贵的爱情……通过这些课文的讲授,可以引导我们的学生从课本走向我们的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也发现这些处处存在的爱,欣赏“爱”的美好。
三、汲取爱之光芒。席勒说:“要从美的事物中寻找美。”我们在课文中寻找到了世界上最美的事物,那就是爱!可是我们的孩子有时只是爱自己,把自己摆在最高的位子。当我们遇到这样“自爱”的孩子,让我们带着他们再次走进《论语》,感受几千年前孔子仁爱天下的理想;让我们携着他们再次哼唱《浪之花》,品味中东地区纪伯伦博爱的情怀。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接触名人伟人的作品,课内研读,课外自读,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志气、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四、奉献爱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在学习泰戈尔的《金色花》时,我先创设情境(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引领学生进入课堂,然后听示范朗读,归纳寻找“我”为妈妈所做的事情,再加上口语训练“说说自己为妈妈愿变成什么”。这样的课堂,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有所领悟,感情得到了升华。
梵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积极渗透“爱”的教育精神,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受爱的气息,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让他们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