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1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颅内血肿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2.1±4.8)分、(18.6±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颅内血肿清除术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243-01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及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病变,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短时间内会导致颅内压迅速增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脑组织水肿、清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颅内血肿患者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颅内血肿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CT或MRI确诊为颅内血肿;排除手术禁忌症患者;深度昏迷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为(58.7±3.6)岁;发病时间1~8h,平均发病时间为(2.5±1.1)h;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0例,颞叶4例,顶叶2例;出血量15~85mL,平均出血量为(38.7±8.2)mL;对照组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为(57.9±3.3)岁;发病时间1~7h,平均发病时间为(2.6±1.2)h;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1例,颞叶4例,顶叶1例;出血量18~80mL,平均出血量为(39.6±8.1)mL;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方法为:
(1)术前护理:术前协助患者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嘱患者充分休息;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采取止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施[2]。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对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述,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情绪过于激动患者,按照医嘱给予镇静剂。
(2)术后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等变化情况,一旦出现脑疝先兆,及时给予抢救措施;每日对引流管采取尿激酶、氯化钠溶液、肝素进行冲洗,直至颜色变淡,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咳痰、有效咳嗽,痰液不易咳出时,可采取雾化吸入治疗,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协助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的活动,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从而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语言、肢体功能训练,有利于患者康复。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肿清除情况进行判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显效:患者的血肿彻底消除,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的血肿彻底消除,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血肿清除不彻底,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评定,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24.7±6.1)分、(24.6±6.2)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2.1±4.8)分、(18.6±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病发病急、变化快,如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对颅内血肿进行清除,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加强护患交流,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预见性护理措施,有效的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玲娟.20例颅内血肿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33):107-108.
[2]彭敬福.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多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8(10):93-95.
[3]高文静.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716-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