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艺术学校河北石家庄
摘要:心理学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重点内容,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于学生的声乐学习起着一定的促进效果。本研究针对声乐心理学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总结了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探讨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关键词:声乐心理学;声乐教育;应用
心理活动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艺术心理活动是歌唱艺术过程中,演奏者的复杂心理活动。在声乐教育中应用艺术心理学的理论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有益。
一、声乐心理学概述
声乐心理学是声乐艺术和心理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主要是研究声乐艺术中人的心理规律,为声乐歌唱艺术提供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依据。歌唱活动的本质,就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歌唱者的声乐技巧与歌唱心理是息息相关的。
关于声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心理反应法、集中注意诱导法、意志调控法、声乐学习记忆法几种。歌唱者接受过声乐技巧的训练后,通过对歌唱者的心理引导,用呼吸、咬字等声乐方法呈现和诠释一首歌的内容。
目前,我国的声乐教育还是以声乐技巧为主,在声乐心理学的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本文将通过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探讨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措施。
二、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
在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声乐老师需要全程掌控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准确的传达歌曲需要展现的内容,可以说,声乐心理学教学是同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强调心理因素,以此来引导学生演绎歌曲,并加强自我心理调控,掌握自我感官信息的调控方法,从而达到声乐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声乐心理学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声乐教学课堂,对声乐教学转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课堂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素质培养,其中声乐技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声乐能力,而声乐心理学则可以通过对学生个体特征的研究来把握音乐中节奏、音律的变化。深入研究声乐心理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声乐表现能力,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声乐心理学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传统的课堂声乐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声乐技巧教学,而在声乐心理学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声乐水平。
三、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一)保持师生关系的协调性
声乐心理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向活动的一个过程。师生之间必须保持高度的协调性,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正面的交互影响,完成教学任务,在声乐心理学教学中,教师的心理品质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此外,在声乐心理学教学中,教师的态度也十分重要,善于应用教学情感的声乐教师,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产生音乐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掌握必备的心理学知识
为了提升声乐心理学教学的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需要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主动挖掘学生的个体能力,分析、解决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声乐教学的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其次,要围绕声乐教学的教学目的来培养声乐人才,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顺利的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同时,声乐教师也需要全面把控声乐艺术表演节奏,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同时具备艺术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声乐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嗓音特征等,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每一个学生的条件不同,适合的练习方法也不同。例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身体容易处于紧张的状态,致使发声器官的协调性受到影响。对于此类学生,声乐教师需要鼓励他们高声歌唱,对于学生取得的小小进步,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演唱信心。学生只有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发声器官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对于演唱技巧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和鼓励他们向着更高层次来学习,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
此外,演唱者的个人气质也会对歌曲的艺术表现产生直接影响,外向、活泼的演唱者通常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同时他们更加善于演绎热情奔放的声乐作品。性格内向、文静的歌唱者则更加喜欢和适合细腻、抒情的歌曲,也非常善于挖掘这类作品的内涵。所以,教师需要在尊重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考虑学生的意愿,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演唱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推行体验性学习
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声乐教育往往无法使用基本语言来描述教学内容,只能够通过技巧和情感的展示来让学生理解、学习,因此,教学不能过分拘泥于技巧传授,还要鼓励学生主动的参与实践。在现阶段的声乐改革活动中,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体验活动的发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艺术修养,让学生通过生活以及实践积累来完成艺术修养的提升和艺术技巧的掌握,这样的运用方法从被教育者的情感变化入手,全面引导着学生的感情变化。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在传统声乐教学活动中,心理疏导一直备受忽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
四、结语
在声乐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可以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声乐潜力,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一项外部因素,要充分发挥出外部因素的作用,需要调动起学生的内部因素,积极学习声乐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将其应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从科学角度把握学生的性格特征、思维能力与心理品质,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迪.声乐教学及歌曲的艺术处理研究——评《声乐艺术的探索与创新》[J].当代教育科学.2015(14)
[2]陈春华.中华声乐艺术美的实质与教学领悟——评《声乐艺术美学》[J].高教探索.2016(06)
[3]刘丽娟.论协同理论运用于声乐演唱教学的可行性[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5)
[4]刘洋君,宋伟伟.再论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自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