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锦兰(四川省剑阁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广元6283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其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临床药师查房中收集的中药注射液的输液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为要去因素、多药并用、集体因素级工艺因素四个方面。结论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对其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改善,确保安全用药,更好地发挥传统医药的作用。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分析预防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361-02
中药的应用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各种中药及其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防病治病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中药注射剂(CMI)是中药制剂的新剂型,中药注射剂既有其传统中药的特点,又突破了传统中药的给药途径,但其安全性尤其令人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探讨其相关因素。
1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
1.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占40.63%,此为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为高热、寒战、大汗、发抖。也有表现为荨麻疹、风疹块、全身瘙痒、大疱型多形性红斑样药疹、红色丘疹、粟粒样红疹、猩红热样皮疹、剥脱性皮炎等。许多中成药和复方制剂有过敏反应,如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等。
1.2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占3.25%,表现为心电图异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伴有心悸、胸闷心慌、气短。血压低、四肢冰凉、皮肤湿冷、心率快和药物热。
1.3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占全部中药不良反应的8.97%,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腹胀。
1.4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占1.48%,常出现呼吸困难或急促,甚则引起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等。呼吸系统损害中的支气管哮喘也属过敏反应。
1.5其他
其他占16.27%,表现为视力降低、耳聋耳鸣、胸膜炎、咽喉痛、头痛、兴奋、烦躁、手足麻木、记忆减退,甚至痴呆、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2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中药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基本上由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组成,根据不同的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1药物因素
遵守用药说明,适当加液隔离。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单味制剂即为混合成分,复方制剂由于药味多,其成分更加复杂。中药注射液中未知的非定量成分占相当比例,含蛋白质、不溶性微粒等,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频率最高的是变态反应,主要是由于中药材所含的植物蛋白质或有机物在人体形成半抗原而引起。同时,有些中药注射剂不宜与西药同时使用,应当间隔一段时间,否则易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注射用穿琥宁说明书上就注明不能与利复星同时使用。在两种药物之间输一些液体,如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隔开两种药物,防止两种药物在血液中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2.2多药并用
避免多药并用,重视配伍禁忌。中药注射液多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针剂的研制和应用时间相对较短,至今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尚属科研空白。避免联合用药,尽可能减少与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口服给药,凡能口服的避免注射,能肌内注射的避免静脉用药,静脉用药必要时分瓶滴注,抽取药物的空针也不能混用。同时要注意药品质量,1个疗程内尽量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产品。如清开灵注射液说明书明确规定不得与庆大霉素、青霉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山梗茶碱等药物配伍。鱼腥草注射剂亦不得与其他药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
2.3机体因素
过敏性体质的病人易引起药物过敏反应,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少数过敏性体质及特异性遗传特异性患者用药时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在药物变态反应患者中,有多数兼有多种药物变态反应史。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变态反应史,了解患者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和基本生理状况等以制定合理给药计划和护理措施。对于有过敏史患者,用药时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由冰片、大黄、五味子、土鳖虫等引起过敏反应者,可能多与患者的特殊体质有关。而过敏反应是鱼腥草、双黄连、穿琥宁注射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2.4工艺因素
严控进货渠道,选用合格产品。由于中草药注射剂提取工艺较为复杂,制备过程中混杂有微量不纯成分,使用过程中可能与输液中的成分反应致不溶性微粒增加。这些因素均可能造成不良反应产生。因此,除了严格规范用药程序,掌握用药的厂家、批次、有效期,选择质量高、信誉好的生产厂家产品,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保证。
总之,对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应高度重视,客观分析原因以提出解决办法,而不要因噎废食。中药注射剂在市场经济时代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表明它确有稳定的疗效,在急症、重症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品种不断发展,国家监控和管理也逐步加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药监部门、企业和研发单位共同努力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王维;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02期.
[2]王柏婧;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及预防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