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区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100)
【摘要】目的:对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4年9月—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A组)53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B组)53例,开展临床数据对比分析工作。结果: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常以肝病症状为主,仅部分患者表现为糖尿病症状。同时,经病理学检查,A组患者血清C肽分泌水平较高于B组患者,即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慢性肝病引起的肝源性糖尿病,对患者肝功能产生极大损伤,但以肝病为主的临床治疗工作,可伴随肝功能的逐步改善,达到糖尿病缓解的目的,即将血糖降至正常标准。
【关键词】慢性肝病;肝源性糖尿病;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054-02
经慢性肝病引起的肝脏实质损害,且逐步导致糖代谢紊乱,常呈现高血糖和葡萄糖耐量低的症状,即为肝源性糖尿病(hepaticdiabetes),虽隶属于2型糖尿病的范畴,但却与之存在本质差异。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慢性肝病患者中存在糖耐量降低比例占据50~80%,其中近半数患者发展为糖尿病[1]。为更好探寻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治疗方法,该院2014年9月—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2014年9月—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A组)53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B组)53例。A组:男性27例、女性26例;年龄区间在35~81岁,中位数为(58±23)岁;病程3个月~12年;乙肝35例、丙肝7例、酒精肝6例、其它5例。B组: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龄区间在33~82岁,中位数为(57.5±24.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依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源性糖尿病诊断标准如下:存在慢性肝病史,且肝病和糖尿病同时出现或发生于糖尿病前;未表现家族史、糖尿病史,且无糖尿病症状或较轻;经生化学、肝病检查呈现异常,影像学检查存在明显证据;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WHO),即空腹血糖不低于7.0mmol/L、餐后2h血糖不低于11.1mmol/L、糖耐量检验2h血糖不低于mmol/L;剔除由肾上腺、垂体甲状腺导致的糖尿病和原发性糖尿病。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满足WHO疾病诊断标准;存在家族性糖尿病史;未表现为慢性肝病,且肝功能正常;剔除继发性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紊乱[2]。
1.3治疗
所有患者均实施肝病治疗,而糖尿病则选用饮食控制的方式,但针对血糖相对较高的患者应适当给予胰岛素注射。
对于慢性肝病患者而言,临床治疗工作常以保肝和营养支持为首选,即常见保肝药物:甘利欣和门冬氨酸钾镁、多烯磷脂酰胆碱、硫普罗宁与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营养支持治疗主要针对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通过人血白蛋白和新鲜血浆治疗的方式为主[3]。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工作,应预先采用饮食调整手段,最大限度上避免对葡萄糖实施静注,但针对饮食调整效果较差的患者,可适当注入3g~4g葡糖糖+1U胰岛素混合液;相较于病情过重的患者,饮食调节血糖仍未呈现变化,可通过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式,从小剂量(2次/d~3次/d、餐前30min/次)实施注射,其后续剂量可依据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予以调整,直至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标准[4]。
2.结果
2.1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ALT为(102±63)U/L、AST为(97±46)U/L,27例患者表现为总胆红素上升,中位数为(37.8±12.3)mmol/L;20例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中位数为(29.7±5.2)g/L;凝血酶活动度区间在16~61%,18例患者时间略有延长。
血糖检测:32例患者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16例患者空腹血糖区间在7.0mmol/L~8.0mmol/L;5例患者空腹血糖超于10.0mmol/L,且餐后2h血糖区间在11.3mmol/L~21mmol/L。
2.2两组患者血清C肽分泌水平比较
经病理学检查,A组患者血清C肽分泌水平较高于B组患者,即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1两组患者血清C肽分泌水平比较[n=53、x-±s、mmol/L]
3.讨论
肝脏作为糖代谢调调节的关键器官,各类肝脏疾病的发生,均将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从而导致机体糖代谢紊乱,甚至诱发糖尿病、糖耐量骤减等现象的发生。而在此过程中,肝源性糖尿病具有糖尿病隐性的特点,且血管、神经等部位并发症也较低于普通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中常发生漏诊或误诊问题,因受到主治医师的高度关注[5]。
同时,肝源性糖尿病临床治疗工作,应对以下事项予以关注:最大限度上预防葡萄糖、利尿剂的长期静注,从源头上避免糖代谢紊乱;饮食结构调整中,应以低脂肪和低蛋白、高纤维以及高碳水化合物为主;降糖药物使用中,禁忌不可选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但若患者肝损伤较强且拒绝胰岛素治疗时,可选用肝脏损伤较轻类降糖药[6]。该研究中,53例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经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空腹血糖控制在1.5±0.9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5.7±3.8mmol/L,虽仍高于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但相较于治疗前,已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由慢性肝病引起的肝源性糖尿病,对患者肝功能产生极大损伤,但以肝病为主的临床治疗工作,可伴随肝功能的逐步改善,达到糖尿病缓解的目的,即将血糖降至正常标准。
【参考文献】
[1]张长山.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23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8):1187-1188.
[2]罗玲,吉丽,王颖霞,等.12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2):2345-2348.
[3]魏明禄.慢性乙型肝炎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4(17):2292-2293.
[4]常清,林玲,翁秀凤.肝源性糖尿病的个性化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60-161.
[5]邹华英.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9):76-77.
[6]娄宪芝,那妍.慢性肝病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肝功、糖耐量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33(5):2248-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