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美术与语文整合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1

低段美术与语文整合的尝试

尹开平

重庆市开县汉丰第九中心小学尹开平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4)10-0051-01

低段写话,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一年级上册的写话更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想说,有话可说。语文是用文字在描绘图画,作为一名美术兼语文老师,教学中,我常常试图寻找美术与语文的结合点,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丰富美术教学的内涵。

一个案例:我在教学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眼睛》这一课时,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1、看一看并说一说。首先,两人一组互相看一看眼睛的形状,数量,眼睑,眸子,单眼皮或者是双眼皮;再是,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说的方式是:我看到你的眼睛——————————(形状、数量、单眼皮或双眼皮、眼睑、眸子)。2、想一想并交流。生活中,你的眼睛能看到了哪些事物?首先,交流一下能看到哪些事物?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小结:我们的眼睛能看到这么美好的事物,我们更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爱惜别人的眼睛。3、画一画并取名。首先,用拼音给自己的画作取上满意的名字;接着,用铅笔画,在两只眼睛里画上自己能看到的事物,并涂上颜色。4、汇报展示。学生拿上自己的画作向大家介绍。介绍的方式是:①、我画的是—(名字)。②、我画了—(几只)眼睛。③、我的眼睛能看到—(自己在眼睛里画的事物)。教学反思:这节美术课上,我将学生从“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展示”的美术教学过程,与学生看图说话的基本方法相统一。引导作画的同时,让学生说完整的话,就是语言和艺术的结合。学科整合,就是要体现不同学科“明暗主线”的结合。

一、激发兴趣、润物无声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写话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美术就有这样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对美术的热爱这条明线,捕捉孩子的兴趣点,渗透语言训练这条暗线,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同桌之间相互“看”“说”与“听”让学生置身于画面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看一看”“说一说”的说话训练,有效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中受到语言的训练。

二、展开想象、鲜活素材

美术课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自由地“想一想”,构建一幅丰富多彩的图画。此时,老师有意引导孩子去看、去听、去想象、去表达,用已有的词汇描绘眼前的景、此时的情。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动情点和兴奋点,有意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自由地联想和想象,明处想画面,暗处在炼语言。这样,不但在丰富图画的内涵,也埋下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素材收集的伏笔,素材得来全不会功夫。

三、图文结合、巧妙融合

美术课上,学生完成的不仅是一幅图画,在内心饱含对图画诠释,和深深的情感,语言厚积待发。习作课上,将隐含在美术课中的语言要素明朗化,点燃表达的欲望,适当指导表达的方法,将美术课上的“暗线”变成一条“明线”,两节课“合二为一,相得益彰”。老师引导学生为自己的画作取上漂亮的的名字,就是习作的题目;让学生将图画变成文字,就是习作的内容。学生习作兴趣盎然,水到渠成,收效事半功倍。一篇漂亮的图文创作产生了,学生画得逼真,说得动情,写得生动。然后,把学生的习作收集汇编成册,做一个封面,就是一部连环画。把它挂在图书角,学生互相欣赏阅览。表面上看是一种形式的转变,实质上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的转变。语文姓语,但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又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