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六医院耳鼻喉科100007
【摘要】目的: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行电听性脑干反应(EABR)和电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CAP)测试,并根据ECAP结果,探讨EABR的阈值、潜伏期对电听觉传导功能的客观评价意义。方法:14例人工耳蜗植入者分别选取1,10,22电极行EABR和ECAP检测,并分成A、B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个电极的EABR阈值B组均高于A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ECAP波形较好时的EABR阈值较ECAP波形较差时的EABR阈值低。
【关键词】EABR;ECAP;NRT
对于人工耳蜗植入者来说,不仅手术成功很重要,而且还需要术后一系列调试工作与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准确地判断电刺激的动态范围对于术后设备调试十分重要。这个动态范围即主观阈值(T值)和最大舒适强度(C值)之间的范围。EABR、ECAP都是帮助确定T值和C值的方法。我们通过对14例患者进行术后EABR和ECAP检测,探讨EABR的阈值、各波潜伏期及其对人工耳蜗植入者电听觉传导功能的客观评价意义。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1.研究对象: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14例,均为语前聋患者,均行澳大利亚Nucleus24型人工耳蜗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前DPOAE均未引出;ABR99dB均无反应。
14例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为所有电极ECAP均检出者,B组为三个电极中有一个或多个未检出者。A组9例,平均8.9岁;其颞骨CT及脑MRI均未见异常;检测时间平均10.6个月。B组5例,平均4.9岁;其中1例共同腔畸形,1例Mondini畸形;检测时间平均21.2个月。
2.患者入选标准:①无智力障碍,无手术禁忌症;②无体外言语处理器和植入体故障;③愿意参加本项研究,接受EABR检测。
二、仪器与设备
1.硬件:普通检测室,ICSmedicalCHARTR诱发电位仪,Coc1hlear便携式编程系统,PentiumⅣ多媒体电脑。
2.软件:美国ICS公司CHARTREP诱发电位记录系统,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NucleusNRT3.0软件。
三、测试项目与方法:
1.ECAP检测:
1.1检测环境:普通检测室
1.2检测设备及原理:应用NRT技术检测ECAP波形与阈值。
1.3基于NRT对A、B分组的判断:NRT反应波形通常分为5类,即Ⅰa型、Ⅰb型、Ⅰc型、Ⅱ型和Ⅲ型[1]。在本次实验中,如果为Ⅰa型、Ⅰc型则为A组,其余为B组。
1.4检测内容:分别选人工耳蜗植入体1,10,22电极作为检测电极,进行耳蜗底,蜗中,蜗顶三个不同部位的电极检测。
2.EABR检测:
2.1检测环境:同ECAP检测。
2.2刺激电极的选择:同检测电极;
2.3电刺激方式:双向直流电刺激,刺激脉宽分别为25,50,75,100,125微秒(us),刺激频率48次/分,刺激强度以电流级(currentlevel,CL)表示,电流级标度为1~255CL,相当于10.2~1750微安(uA);
2.4记录方式:通过ICSmedicalCHARTR诱发电位仪记录,记录电极放置于前额发迹处,参考电极于对侧乳突,地极于眉间,保证极间电阻小于5kΩ。记录参数设定:增益:30K~50K;敏感度:0.2~0.6uV/p;带通滤波:100~3KHz;平均次数:1024-2000;时间窗:10ms。
2.5EABR阈值的判断:将EABR最明显的波形即将消失时所给的电流刺激强度的电流级定为阈值;
2.6检测内容:刺激电流不同时22电极的EABR阈值;刺激电流为50微妙时1、10电极的EABR阈值;EABR的波Ⅲ、Ⅴ波潜伏期、Ⅲ-Ⅴ间期。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均以±s的方式表示。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所有资料均进行正态性检验,A组和B组之间的EABR阈值、各波潜伏期、波间期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α取0.05。
结果
一、ECAP检测
1.ECAP检出结果:14例患者共行42个电极检测,有30个电极检测出ECAP,检出率71.43%。其中A组共9例患者,27个电极都能引出较好ECAP波形,检出率为100%;B组共5例患者,15个电极,为三个电极中有一个或多个无法检测出ECAP波形者,检出率为20%。
2.ECAP波形:对受试者分别选择1,10,22电极刺激,检测ECAP波形,其图形如下图。
二、EABR检测:
1.一般特点:对14例人工耳蜗术后患者行EABR检测,14耳皆记录到EABR波形。EABR各波的起源与ABR各波基本相同[2]。EABR波形与ABR相似,其潜伏期随刺激强度的减小而延长,波幅随刺激强度的减小而减小。
2.EABR阈值
对受试者分别应用脉宽25,50,75,100,125微秒(us)的刺激电流,对22电极进行EABR记录,并用50微秒(us)的刺激电流对1,10电极进行EABR记录(EABR阈值判定见图3,图4),EABR平均阈值见表1。
结果:
(1)刺激脉宽分别为25,50,75,100,125微秒(us)时:所测22电极的EABR阈值B组高于A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
(2)刺激脉宽50us:所测1电极和10电极的EABR阈值B组分别高于A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
(3)刺激脉宽50us:所测EABR阈值分别在各电极间做两两比较,两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EABR潜伏期
选择50us脉宽刺激所测EABR波形进行潜伏期研究,统一选择阈值以上10CL刺激所得波形进行潜伏期测定(潜伏期测定见图5,图6)。对受试者进行1,10,22电极EABR检测,测定Ⅲ波,Ⅴ波潜伏期,其平均值见表2。
结果:所测EABRⅢ波、Ⅴ波潜伏期在22、10、1电极中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做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4.EABR波间间期:
选择50us脉宽刺激所测EABR波形进行波间间期研究,统一选择阈值以上10CL刺激所得波形进行波间间期测定。对受试者进行1,10,22电极EABR检测,A组和B组分别行Ⅲ-Ⅴ波间期测定,其平均值见表3。
结果:所测EABRⅢ-Ⅴ波间期潜伏期在22、10、1电极中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电极分别做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讨论
随着人工耳蜗技术的日臻成熟,如何应用新型的检测方法对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评估,已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EABR作为一项能够较完整的反映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状态的客观神经电生理测试方法,逐渐得到重视。
本研究B组5例患者EABR全部引出,NRT引出波形较差或未引出,分析原因如下:第一,NRT测试属于近场记录,受听神经周围电场分布影响较大,不同位置神经细胞诱发出的神经反应由于极性相反而相互抵消,不能引出NRT;EABR属于远场记录,耳蜗畸形并不影响后续听觉通路的神经传导,同时听神经周围局部电场变异在传至处于远隔位置记录电极时,影响也已很微弱。第二,在使用较短的延迟时间时,NRT的放大器易于饱和而引起有些患者的N1峰分辨率低或丢失。第三,有些患者由于电极的位置、测试参数、患者的病因或神经同步性差等原因可能记录不到波形。
EABR和ECAP都是客观检测方法,优势在于无须患者的主观配合,可以准确地获得客观阈值。两种测试技术具有各自的价值和特点,两者既相互关联,又不能互相取代。
参考文献:
[1]王硕,赵啸天,陈雪清,等.神经反应遥测技术在人工耳蜗手术中的应用.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1:14-15.
[2]AubertLR,ClarkeGP.Reliabilityandpredictivevalueoftheelectricallyevoked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BritishJournalofAudiology,1994,2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