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兴平市特殊教育学校张颖
【摘要】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由于智力的不足,常会出现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的情况,这势必会导致学生从小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这将非常不利于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为此,作为小学教育者,必须要意识到培养劳动技能在培智方面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基。本文先对智障学生劳动技能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其培养教育策略进行了探讨,仅供相关教育研究参考。
【关键词】智障;小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策略
智障学生和普通的学生是有很大差异的,他们不仅害怕困难与逃避困难,而且也没有良好的生活技能,如果不从小对他们进行培养与教育,那么将来他们步入到社会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甚至是根本无法立足社会,相信这是国家、父母及教师都不想要看到的情况。对此,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劳动技能来实现培智教育目的,下面将针对具体的培智策略进行讨论。
一、智障学生劳动技能缺失的原因分析
第一,独立性较差。智障学生之所以独立性太差,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父母过于宠爱孩子导致的,生活中关于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会由父母或者长辈代劳,长期以往,智障学生的懒惰心理会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是由于智障学生身心缺陷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所以不具有在劳动技能方面下功夫的意识与能力。第二,缺乏动作协调能力。智障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最为明显的便是其身体协调能力较差,并且运动之时常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不灵敏特点,再加上各关节存在的无力感,使得他们很难做一些细微性的动作。第三,兴趣不足。智障学生由于身心方面的缺陷,他们常存在自信、不自信的心理,很难对劳动感兴趣。另外智障学生相较于普通学生,其兴趣的持久性更差,这些都会导致他们缺乏劳动兴趣。第四,分解能力不足。就以智障学生而言,他们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对于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序还能够逐渐完成,但对于那些具有复杂工具的劳动内容,就特别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自然也不可能取得理想的劳动效果。第五,适应能力较差。智障学生通常缺少去公共场合的机会,这会导致他们语言交流能力较差,更无法适应所处的环境,这便是社会适应能力差的表现。
二、培智学生劳动技能培养教育策略分析
1、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智障学生在穿衣、整理物品方面的难度较大,这就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克服困难的意识与能力,但以往生活之中由于父母的帮忙,智障孩子并不具有动手的意识与能力。为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克服苦难方面的短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智障学生也可以如此棒。相信在不断励志故事的影响下,智障学生克服困难的热情会越来越高涨,从而会逐渐树立动手的自信,并在不断的磨难中,获得有效的进步,逐渐达成理想的培智目的。
2、提出递进性的要求
智障学生在劳动方面本就没有太大的自信,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那么势必会局限其劳动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为智障学生提出递进性的要求,不断让其感受成功劳动带来的乐趣,逐渐的喜欢上劳动。另外,教师需要明确智障学生喜欢模仿教师行为举止的特点,在设计劳动活动之时,必须要发挥好自身的示范及榜样作用。比如:每个班级中都会定期开展大扫除活动,此大扫除就正是教师参与到智障学生劳动中的最好时机,这样教师就可以给智障学生的各项劳动做好示范,要挑那些简单的劳动来示范,让学生逐渐树立自信,之后提出递进性的要求,让智障学生逐渐做一些难度较大的劳动。当他们劳动时遇到困难之时,教师要坚持鼓励+指导的基本原则,以此来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劳动给人带来的喜悦感。
3、做好分解劳动环节
智障学生由于身心缺陷的存在,在常人看来极为简单的事情,到他们那里就可能会较难。为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劳动内容,教师就可以将劳动步骤分解,让智障学生逐渐掌握各个小的劳动技能,之后在重组的基础上完成整个劳动环节。当然想要实现此目的,就需要教师先将各分解步骤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清楚,让智障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进行描述,一方面能够快速记忆住各劳动分解步骤,另一方面还能矫正学生的语言障碍,促使学生的心智得以有效发展,这对于预设培智目的的实现极为有利。
4、注重家校合作
针对智障学生的家长,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家长学校等方式,转变智障学生家长的观念,强化家校两方的合作。如教师今天在学校教了学生怎样的劳动技能,就需要利用微信群等方式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在家中鼓励学生巩固与练习。相信通过长期以往的引导,智障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逐渐提高劳动技能。
【总结】
智障学生也是祖国的花儿,作为教师需要尊重与公平的看待他们,将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发挥出来,循序渐进的培育他们的劳动技能,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品德,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范士勇.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探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8(15).
[2]吴丽华.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