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声乐辅导,指对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声乐艺术辅导。因为群众文化本身具有的特殊属性,所以群文声乐辅导也具有特殊属性,明显区别于专业声乐辅导。
具体而言,群文声乐辅导的特殊属性,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多元性
多元性是群文声乐辅导的主要特性之一,这种多元性,可以用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
其一是参加主体的多元性,群众声乐活动的主体,与一般艺术院校的声乐系或声乐专业均以青年学生为主体显著不同,而是包括青年、老年、壮年、少年乃至幼年在内的一切声乐爱好者。
其二是声乐水平与声乐修养的多元性。群文音乐的主体,声乐水平与声乐修养也与一般艺术院校音乐学生基本相近的状况明显不同,而呈现参差不齐、差别较大的特征。有的有一定的声乐造诣,有的则刚刚起步,彼此差距悬殊。
其三是声乐体裁的多元性。群文声乐活动,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声乐体裁,包括中国民歌、艺术歌曲、民族歌剧选曲、戏曲选曲、曲艺选段和外国民歌、艺术歌曲、西洋歌剧选曲、康塔塔、清唱剧、乡村歌曲、摇滚音乐等。
其四是演唱风格的多元性。群文声乐辅导,不像艺术院校声乐教学那样按专业实行对口教学,即美声唱法的教师教美声唱法的学生、民族唱法的教师教民族唱法的学生。群文声乐的辅导者,一般都是三种唱法基于一身,是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二、普及性
群众文化声乐活动,属于流行艺术范畴,具有“草根文化”的特质,它与高雅艺术、高端文化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它以普及性为特殊属性之一,而不以提高为主。也就是说,群文声乐辅导,并不是培养声乐艺术家,而重在群众声乐的大普及。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
普及性与大众化、民族化密切相关,正如周恩来总理所指出的那样:“民族化关系到大众化,关系到通过艺术形式动员广大人民,这不是小事。无论如何,洋化是不行的。少数洋化的东西可以保持,但是,多数是要能在中国土壤里植根成长的。文艺的提高,首先要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首先就必须民族化、大众化。我们不仅反对外来形式引进中国,可以有此一格,丰富我们的艺术形式,但主要部分应当是我国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通过大众化才能为群众接受。”(《周恩来论文艺》)
群文声乐辅导的普及性,要求辅导者向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的民族声乐艺术倾斜,并着重对合唱的辅导,以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的声乐活动中来,真正实现声乐艺术在群众中的大普及。
三、娱乐性
群文声乐活动,主要以娱乐性为特殊属性之一,即群众通过声乐演唱,获得审美愉悦和美感享受,对自身的创造力、表现欲望、存在价值自足自慰,正如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所说:“艺术使人们得到快乐,并使人们参与艺术家的创造。古希腊人早就注意到一种特殊的、什么也不像的审美快乐,并把它区别于肉欲的快乐,这种特殊的快乐是一种伴随着艺术的所有功能,使其别具色彩的精神享受。”(《美学》)
我国先秦时期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也认为音乐应当使人们得到快乐。儒家学派更直截了当地提出:“乐者乐也。”即音乐就是快乐的艺术,“乐”与“乐”不仅同字,而且同义,只是读音不同而已。
事实的确如此,群文的声乐活动,主要不是培养声乐艺术家,而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在音乐中获得快乐。并通过“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手段,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品格、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使人进入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从而使群文声乐活动既成为人们全面发展的保证,又成为社会实现全面进步的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对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对于人文精神的高扬,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群文声乐辅导的多元性、普及性、娱乐性三大特性,要求群文声乐辅导者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