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要素分析方法——一个实践文艺学的有效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主导要素分析方法——一个实践文艺学的有效方法

孙超

孙超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文学系统主要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大要素构成,作品居于整个系统的核心,将其他要素连结起来。文学作品又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成分构成的子系统。叶兴的《分析文学作品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主导要素分析方法,为文学批评从多层次的立体结构来全面动态地认识作品的“文学性”开辟了一个明确的思路。

关键词:文学作品;主导要素;分析方法

作为一个系统,文学主要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大要素构成。文学批评发展史也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前的古典文论侧重探究作者的主导地位及作品表达的社会内容和效果。20世纪初以降的现代文论则将关注的中心定位为作品自身的客观存在方式及意义的生成功能。20世纪60年代随着接受美学、解释学和读者反应理论的发展,文学研究表现出对读者阅读地位少有的关注。

在文学批评领域,对文学系统这四个组成要素在整个系统内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同的,这也造成了文学批评百花齐放的局面。比如,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文艺心理学派和原型批评主要将批评的视角集中在了作者的身上,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结构主义和文艺符号学则将关注的目光放在了作品上,阅读现象学、文艺阐释学和接受美学侧重的则是读者,文化分析、新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注重的是对社会文化的剖析。各种研究方法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研究的侧重面,即我们现在常说的社会历史批评、作者批评、作品批评和读者批评。虽然这四种类型的批评方法,相互之间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它们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或静止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在文学系统的四个组成要素中,作品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居于整个系统的核心,是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正是为了欣赏作品,才需要研究作者、世界和读者。换句话说,只有作品值得研究,作者、世界和读者才值得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虽说也可以侧重研究作者、世界、文学传统或读者,但文学研究的重点终归是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将系统的其他要素连结了起来。首先,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是一种书面的或者印刷的文本,这就使得它要有具体的创作者,作者是创作文学作品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这使其与民间口头创作迥然有别。其次,文学作品是在与周围现实的密切联系中创作出来的,这一现实通常会包括现实生活和一定的文学传统,现实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赖以存在的基础。再次,如果没有读者的阅读,作者和作品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没有作者和读者,作品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样,以作品为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构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即作者与读者)。

文学作品又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成分构成的子系统。如何阐释一部文学作品,从哪里入手来解析具体的文本。对这一问题,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全面理解艺术作品,往往要在分析过程中经历以下三个阶段。首先,在初次阅读时将作品当作一个整体来认识;然后,对其组成要素进行细致地分析;最后,从整体上进行系统综合。然而,在实践分析中,这种分析过程过于细微,有时也容易错过重要的细节。为此,当代俄国文论家叶兴所著的《分析文学作品的原则和手法》提出了主导要素分析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叶兴认为,文学作品的主导要素并不是“单个的艺术手法,而是作品最普遍的特征,它们好像是构建整部作品的艺术原则,是将文学作品所有要素'连结'组织起来的基础”。由此可见,主导要素的主要功能就是连结一部作品的所有具体成分,并使内容和形式保持体系完整和统一含义的基础和根本。

如何来判断一部作品的主要要素呢?绝大多数情况下,内容上的主导要素体现在作品内容的主观层面,即作品的主题类型、激情类型及思想主旨,形式层面上的主导要素有作品的时空组织、叙述方式、情节布局等方面。

主导要素分析方法是指在分析一部文学作品时应主要将批评的目光投入到构成这部文学作品的基本组成部分上,这些主导要素就是用来揭示所创建文本结构的整体性,它们也决定了以后分析的路径和方向。比如说,如果内容的主导要素是主题,那么作品的题材完全可以不用分析,主要用来揭示主题和思想的联系就可以了;如果是激情,那么就必须分析题材,因为激情里自然包孕着客观的和主观的成分,主题在这种情况下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

确定的主导要素越具体,分析的过程也就越容易深入。比如,一部以思想道德为主题的小说需要我们格外关注主人公的个人“哲学”,关注它的观点和信仰的动态变化,同时,它与社会领域的联系是次要的。与此相反,如果主题属于社会文化类型,我们则应该注重对静态的描述,侧重人物形象外表和内心所体现出来的恒定特征,关注主人公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正确地确定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的主题(即思想道德主题)是主导要素,就会避免这样一些不准确的阐释,如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或者认为小说体现了一系列心理分析的象征物;正确地读出这部小说的激情(即乐观的悲剧与叙事戏剧性相结合)就不可能把小说的主要思想解读成是号召人们进行社会斗争。通常情况下要想找到内容主导要素并不需要专门的分析,甚至在第一次或者是第二次的阅读过程中(当然都是没有主观偏见的阅读)就能够领悟它们,这就好像是不言而喻的,凭经验就能确定,而且很大程度上都是凭直觉、所以也不太合乎逻辑。在这种情况下,阐释者的任务是理性地厘清这些印象,将它们“转成”通俗易懂的语言,然后在“按照轮廓精雕细刻”,即在主导要素指定的范围内补充并扩展自己的阐释。

分清形式上的主导要素也会向我们指明应该在作品中首先研究什么问题。比如说,如果我们发现描述或者心理分析构成了一部作品的主要风格,那么就没有必要分析情节的各个组成成分了;如果修辞性强是主导风格,那么我们就必须分析修辞格以及句法修饰;研究一部结构复杂的作品时,我们应格外关注非情节要素、叙述形式以及细节。这样我们才会完成既定的任务,即节省了时间,又有的放矢,同时也兼顾了对作品独特的思想艺术特色的理解,这种有选择的分析同时也就是整体分析。

与此同时,还应明白,在主导要素层面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和一致体现得更为鲜明。也就是说,在风格和内容的主导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映衬,所以如果我们找出了形式的主导要素,那么我们可以自信地推测出内容层面哪些成分是主要的,相反,如果我们知道了内容层面的主导要素,那么我们也可以“测算”出哪些成分最有可能构成作品的风格。

可以说,这种主导要素分析方法不仅大大地节省了分析文学作品的时间,而且又保证了文本分析的科学性和深刻性。由此可见,主导要素分析方法不啻是一个实践文艺学的有效而使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ЕсинА.Принципыиприёмыанализалитературногопроизведения.М.:Флинта,2005.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俄]哈利泽夫.文学学导论[M].周启超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