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输液护理的不足及护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儿科输液护理的不足及护理策略

张云香刘丽丽

张云香刘丽丽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266300

摘要:在对儿童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但是因为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即易懂、易哭等问题的存在,加之幼儿不能够对其感受进行表达,导致患儿静脉输液存在中巨大的难度。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本文对自己所观察到的儿科输液护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针对不足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希望能够借此对护理人员的输液进行规范,减少输液缺陷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输液护理:缺陷;

一、儿科输液护理的不足

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在儿科输液护理中,下列几个问题尤其突出:

1、护理人员未形成主动沟通意识

首先是当医护人员对医嘱内容或者是同事所实施的操作存有疑问时,往往不能主动和其它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凭借着个人的主观意识开展工作,造成医嘱执行错误;其次是不能友好地反应患儿家属的引文,当家属提出质疑,护理人员表现出不耐烦等的情绪;或者是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不能够及时地、真诚的向家属表达自己的歉意。或者是因为抢救病种的患儿,而导致对其它患儿的治疗产生影响时,不能够第一时间对这些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解释,及时安抚,矛盾由此激发,护理安全因此受到影响。

2、查对不严、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差

在儿科输液过程中,换药、注射错误等问题有一定的发生几率,而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护理人员查对不严、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差。具体体现在加药护士、病房护士在传递药物期间,为了省事一次拿多个患者的药液,在对患者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再次对药液进行核对,或者是只是核对药剂的名称是否相符,而忽略的剂量是否符合规定;又或者是只是核对床号,而没有对患者的姓名进行确认,导致出现药剂使用错误的问题。工作期间由于没有按要求进行巡视导致出现输液缺陷问题的出现;

3、并没有储备充分的药理知识

对儿科而言,临床用药存在着典特征。部分护士并不了解部分新药的剂量、毒副作用、配伍禁忌等情况,导致对于医嘱往往不能够从患儿的病情、药物性质等着眼对输液顺序、输液速度等进行合理安排,在对患儿进行用药之后,护理人员并没有养成不良反应的监测习惯,导致无法在第一时间对患儿的用药效果进行观察、追踪,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预知、作出预防,对护理安全产生威胁。

4、忽略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

具备前瞻性、针对性是对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为此要求需要针对患儿家属展开健康教育。例如一些患儿的家属因为对相关医学知识不了解,害怕孩子的哭闹会使得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为了安抚孩子,往往会满足孩子的要求,在输液期间带其出去走动,从而导致意外事故;还有一些患儿父母为了能使输液时间减少,私自对输液速度进行加速处理。

二、儿科输液护理策略

1、强化沟通

衡量沟通是否有效的标准是接受者所接受的信息和发出者所传达的意见是否一致,最终是沟通双方可以实现互相影响,且彼此间能够构建起良好的医护沟通关系,是更加协调、默契的沟通,能使得双方责任感、信任度等得以强化的沟通方式。在儿科输液护理期间,通过沟通技巧的巧妙运用,使得医患双方形成良好的关系,给予患儿主动的关心帮助,具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患儿父母的疑问,通过真诚的服务获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此外,对医护沟通进行强化能够让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得以提升,护理安全才能够有所保障。并且护士之间也需要重视沟通,良好的沟通才能够确保护理工作是连贯的、统一的,从而降低出错的几率,让病人权益得以维护。

2、严格实行查对制度,修改工作流程

建立健全儿科各项工作制度并将其贯彻落实,防止因为行为不规范而导致流程错误,例如护理人员擅自修改医嘱处理流程、身份识别流程、换药流程、拔针流程等,医院可以定期针对科室的护理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对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提供督导,让护士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3、加强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培训

要想提高儿科输液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首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精湛的护理技术。如今研发的新药品数量越来越多,护士除了要熟知新药的配伍禁忌、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还需要对儿科一些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进行虚席,对疾病的发展变化特征有所料及,实现对诸多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有所了解,掌握输液反应的处置,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水平,特别是在配合医生对患儿进行抢救过程中不得因为自己的某项操作不熟练而影响治疗提倡护士。在工作中多动脑多动手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护理安全。

4、深入开展健康教育

进行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患儿及家长知晓宣教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患儿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逐步实行健康教育规范化,将健康教育贯穿于静脉输液全程中。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因人施教针,对患儿及家长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采取讲解或示范等不同的宣教方法已达到预期的效果。

结语

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措施时要提高责任感,改进护理质量,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特别是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克服不利因素影响,不断总结经验,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级及规范化培训,同时按照需求制定连续性排班和弹性排班制度是降低儿科输液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春红.提高小儿科静脉输液质量的护理管理策略[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2:204.

[2]徐丽,李聪.儿科门诊输液中心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干预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6:19-20.

[3]徐慧彬.儿科门诊输液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12,04:271-272.

[4]熊家梅.儿科门诊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2,12:485-486.

[5]柯玲.儿科门诊输液室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和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12: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