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峰
哈尔滨天泰医院151801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明显的降低,TG、TC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TG、TC、LDL-C降低更加显著,HDL-C升高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方面,瑞舒伐他汀他汀钙于阿托伐他汀比较,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有效的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钙;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效果;比较
随着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导致高血压以及血脂代谢异常的患病率明显的增加,使得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逐年的增高,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受到损伤,使得脑动脉管腔受到阻塞,引起血管管腔狭窄,导致局部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出现障碍,使得局部的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导致脑梗死的发生[1]。引起脑梗死的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累及的部位是颈动脉,因此,积极的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对于预防脑梗死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我们比较了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均经过颅脑CT或MRI检查后确诊,通过进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有斑块形成。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9.6±5.6)岁。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21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0.2±5.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经过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对症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包括降压、降糖以及营养神经细胞等。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20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10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仪器进行检查,依次从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膨大处以及颈内动脉对IMT进行检测:①6分:检查显示有斑块,但是未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IMT超过2.0mm;②8分:检查显示有狭窄性的斑块存在,血管壁增厚、回声增强,血流受阻。
1.3.2血脂水平分别于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对患者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如表1所示,治疗后两组患者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出现后,某些不稳定的斑块很容易发生破裂、脱落,栓塞局部的血管,引起血栓的形成。因此,有效的缩小和稳定斑块并且控制斑块的发生和发展是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治疗措施之一[2]。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通过竞争性地使得胆固醇合成受到抑制,从而使得HDL-C的水平增加,降低TC以及LDL-C的水平,发挥有效的调节脂类代谢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使得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的降低。本次我们比较了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明显的降低,TG、TC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的升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TG、TC、LDL-C降低更加显著,HDL-C升高更加明显(P<0.05)。因此可以看出,在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方面,瑞舒伐他汀他汀钙于阿托伐他汀比较,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有效的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松耀,李世泽.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8):158.
[2]杨晓云.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2,5(2C):52-53.
[3]杜雄兵.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作用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