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
(浙江省温州市康宁医院内科浙江温州325007)
【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临床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研究组予以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止血时间与治疗后的出血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奥美拉唑的静滴治疗较法莫替丁的静滴治疗具有更佳的效果,可将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015-02
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多发病以及常见病为上消化道的出血疾病,对该类患者如果没有及时的予以治疗有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影响,所以要予以高度重视且尽早的采取治疗措施[1]。基于此基础上,本院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相应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全部患者皆同下述的条件相符合,即皆具有明显黑便以及呕吐症状存在、血红蛋白在70g/L以内、1d内的出血量在1000ml以上。把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女20例、男30例,年龄为22-80岁,平均年龄为(49.5±0.4)岁,包括13例胃溃疡患者、16例十二指肠的球部溃疡患者以及9例糜烂性的胃炎患者;研究组女18例、男32例,年龄为21-79岁,平均年龄为(48.7±0.3)岁,包括26例胃溃疡患者、17例十二指肠的球部溃疡患者以及7例糜烂性的胃炎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的治疗,具体为将20mg的法莫替丁有效选取,再把其融入于20ml的0.9%的氯化钠中,予以静脉注射治疗,每天治疗两次,且持续5d的治疗;研究组予以奥美拉唑的治疗,具体为将40mg的奥美拉唑,再把其融入于20ml的0.9%的氯化钠中,予以静脉注射治疗,每天治疗两次,且持续5d的治疗。在用药的过程中要对两组患者生命体征与各项症状进行严格的观察,主要包括血压、粪色、呼吸、脉搏等方面。在用药的前后要将粪常规、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尿常规以及肾功能的检查等常规检查予以患者,与此同时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一旦患者的血容量出现严重不足的现象要将输血亦或者输液治疗及时的予以患者,且在用药期间对于其他各类止血药物要严禁使用。
1.3评定标准
治疗后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显效为用药后的12小时之内患者停止出血,且黑便以及呕血现象消失、大便出现潜血转阴现象;有效为用药后的24小时之内患者停止出血,且减轻了黑便以及咯血现象、减少了大便潜血;无效为用药后的48小时之内患者的出血现象没有停止且没有减轻甚至加重黑便与咯血。总有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n(%)]
组别例数(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5019(38.00)18(36.00)13(26.00)37(74.00)
研究组5029(58.00)17(34.00)4(8.00)46(92.00)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n(%)]
组别例数(n)腹泻恶心头痛不良反应
对照组505(10.00)3(6.00)4(8.00)12(24.00)
研究组501(2.00)1(2.00)2(4.00)4(8.00)
2.3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与治疗后的出血量情况
研究组治疗后的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与治疗后的出血量情况(-x±s)
组别例数(n)治疗后的出血量(ml)止血的时间(h)
对照组50339±3850.13±11.27
研究组50219±2632.41±10.22
3.讨论
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致命性的医疗急症为上消化道的出血,该类疾病具有较为复杂的病因,主要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的球部溃疡、糜烂性的胃炎、食道胃底的静脉曲张出现严重破裂等方面。而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病因为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的球部溃疡。据吴仁君以及朱建祥等研究表明由于上消化道具有极大的出血量,而且及时有效的止血较为困难,因此对于患者具有巨大的威胁[2]。如果第一时间之内没有施行有效的治疗那么可将病情加重,可使机体组织的血液灌注出现减少亦或细胞缺氧现象,最终由于代谢产物蓄积及代谢性的酸中毒、缺氧等导致毛细血管的广泛受损、周围血管的扩张等现象发生,进而使大量体液在腹腔以及周围组织瘀滞,大幅度减少有效的血容量,对患者肾、脑以及心等血液的供应造成严重的影响,使不可逆转休克现象发生,最终患者死亡。因此有效止血关键部分为使患者胃内的pH在6以上,将胃内部消化酶的活性降低以及促进凝血。
药物治疗是上消化道的出血患者重要的治疗方式,而较为常用的两类药物为法莫替丁以及奥美拉唑。其中法莫替丁属于可逆转的一类竞争性的组胺H2的受体阻滞类药物,可有效抑制胃蛋白酶以及胃酸,然而对胃酸分泌不可完全的抑制,尤其为对餐后与五肽胃泌素所刺激的那些胃酸分泌不可有效抑制,73%左右是该类药物的抑酸效应。而奥美拉唑在上消化道的出血患者的治疗中意义重大。据谢冰伟等人的相关研究显示奥美拉唑药物对患者胃内胃酸抑制作用极强,进而可迅速升高患者胃中PH值,同时不断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进而阻止其破坏凝固血栓[3]。所以对凝固的血栓保护作用较强,最终止血效果亦较为理想,可将再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刘正基等人相关研究显示奥美拉唑对胃窦部的G细胞可造成直接的影响,促使其具有更多胃泌素产生,促使胃粘膜血流量出现迅速上升现象,最终将患者局部的微循环有效改善、将攻击因子所造成的那些破坏有效降低,对患者胃粘膜起保护作用,对胃粘膜有效修复有利,将控制出血目的有效实现。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的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奥美拉唑的静滴治疗较法莫替丁的静滴治疗具有更佳的效果,可将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冯波.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36-37.
[2]黎颖.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55(8):2471-2472.
[3]迪丽努尔,吾甫尔.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23(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