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清(湖北省长阳县人民医院儿科湖北长阳443500)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030-02
【摘要】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12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结果在12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多数有咳嗽,伴肺不张7例,胸腔积液8例,气促5例,喘息10例,胸痛6例,肺部有阳性体征42例,所有患儿均有肺部X线平片和CT改变,红细胞沉降率增高及C反应蛋白增高,支原体抗体IgM阳性。结论肺炎支原体所导致肺炎大部分为轻症、普通易治病例,少部分为重症及复杂难治病例。根据发病机制,普通病例正规足疗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重症病例可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等治疗。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支原体肺炎(MP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类型。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大多较轻,呈自限性。大多数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正规治疗,疗效佳,预后良好。少部分病例表现为重症及难治病例,单独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欠佳。现就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25例支原体肺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深对该病的临床印象,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5例支原体肺炎为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确诊的患儿,男85例,女40例,年龄在10个月~12岁。
1.2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儿科学》第7版的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1],采用胶体金法测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滴度。影像学诊断肺炎、胸腔积液、肺不张等。诊断重症支原体肺炎标准为病情重、进展快、肺叶大实变、出现严重并发症且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无反应、病程迁延不愈超过6周。
1.3方法对收治的125例支原体肺炎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1.4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均有发热(100%),体温在38.5℃~40.5℃,绝大多数患儿有咳嗽(88%),气促无力(4%),喘息10例(8%),胸痛6例(4.8%)。肺部有阳性体征42例(33.6%)。湿罗音32例(25.6%),哮鸣音6例(4.8%),呼吸音减弱4例(3.2%)。血常规:WBC(10.0~25.0)×109/L,红细胞沉降率35~85mm/h,C反应蛋白阳性~强阳性。C反应蛋白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正常值(0~0.8mg/dl),超过0.8mg/dl定为阳性。125例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采用胶体金法测定,试剂盒由潍坊市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于病程7d时查支原体抗体IgM阳性78例,余47例患儿至病程14~21d复查均转为阳性。
1.5辅助检查
1.5.1胸部影像学检查所有患儿均有肺部X线平片和CT异常改变。表现为肺实质阴影,其中位于右下肺60例,右中肺32例,右上肺8例,左下肺病变9例,左中肺5例,左上肺11例,伴胸腔积液8例,胸膜反应5例,合并肺不张7例,肺脓肿1例。
1.5.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在本院住院2~3d后转上级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追踪结果是该10例病例均见病变部位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可见多少不等的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附着。右上叶部位炎症5例,右中叶2例,右下叶2例,左上叶1例。
1.5.3治疗所有病例均用阿奇霉素针10mg/(kg.d)静脉滴注5天。停3d后改用口服阿奇霉素,疗程2~4w。高热不退者加用地塞米松针静脉滴注5d。8例病例加用丙种球蛋白。6例病例在上级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125例发热患儿在治疗5~7d后108例体温可降至正常,治疗7~10d后咳嗽明显好转,住院时间一般为10~14d,10例重症住院时间21~28d。115例住院期间复查胸片证实肺部病灶有不同程度吸收,病灶完全吸收一般需2~3w。
2讨论
支原体肺炎(MPP)是学龄儿童常见的一种肺炎,以5-15岁青少年发病率最高,婴幼儿也可发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大多数发生于夏末秋初,占小儿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可达30%,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构。肺炎支原体的致病首先必须黏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其顶端结构中的黏附蛋白,能使肺炎支原体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从而启动炎症进程[2]。肺炎支原体具有超抗原作用,能刺激炎症细胞在感染部位释放大量淋巴因子(如TNF-α、IL-1、IL-6)引起组织损伤。
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临床症状较轻,以咳嗽、发热、头痛、咽喉痛和肌肉痛为主,感染后2~3d出现发热,体温常达39℃左右,可持续1~3w。咳嗽为本病突出症状,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常有粘稠痰液,肺部体征不明显,甚至全无咳嗽,少数可听见干湿啰音,但很快消失,体征与剧咳等症状不一致为本病特征之一。部分病例可出现呼吸道外的并发症,如皮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临床表现形式可有溶血性贫血、脑膜炎、肾炎、心肌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这可能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自身抗体出现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还可出现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促使哮喘急性发作。婴儿有从母体获得的抗体,以后逐渐消失,故婴儿发病率较低。少部分重症病例表现为肺脓肿,合并大量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以及闭塞性支气管炎、肺不张等。
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由于支原体作为原核生物界中的最小微生物,其结构缺乏细胞壁,故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但对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敏感。鉴于儿童阶段处于生长发育期,许多抗生素的使用受到极大的抑制。目前基本上仅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代表药物即阿奇霉素。资料表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单位的23S核糖体RNA的特殊靶点及某种核糖体蛋白质结合,抑制肽酰基tRNA从A位移向P位。移位反应由移位酶催化并需GTP参与。大环内酯类药物抑制移位酶活性,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了支原体的生长代谢,起到抑菌作用[3]。绝大部分支原体肺炎经过正规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0~14天即达到临床痊愈。较少部分重症支原体肺炎尚需正规治疗3~4周,其原因为肺炎支原体本身所导致的组织损伤以及支原体侵袭体内激发机体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产生的免疫损伤。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和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沉快以及渗出性炎症表现如胸腔积液等即是免疫炎症反应的临床印证。而临床治疗上早期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常收到甚佳治疗效果。对于肺不张病例,由于往往有大量炎症分泌物阻塞细支气管,早期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为宜,有利于缩短病程[4],且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2]李凡,刘晶星.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9-190.
[3]辛德莉,何安存,魏田力,等.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分析.中华儿科杂志,2005,43(3):212-213.
[4]饶小春,刘玺诚,江沁波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4):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