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黄临床配伍观察
大黄性味苦寒无毒,又名川军,绵纹,为临床的常用药。因其临床运用广泛且价廉效高,无毒副作用,深受医患赞赏。我们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一般多注重它的泻下作用,而忽视了它的其它功效。现将大黄与其配伍方面作用简述如下:
1、大黄配芒硝大黄本身善于荡涤胃肠实热,清除燥结积滞。芒硝则有软坚泻下,清热泻火之功。二者同用,功下实热积滞之效更著,对实热积滞,大便燥结之腹胀腹痛有良效。如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
2、大黄配甘遂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如《金匮》所云:“诸有水者可下之”。故与大黄配伍,大黄的泻下之功效有助于遂水涤饮使功逐水热互结之邪的力量尤雄。如大陷胸汤。此为泻热逐水之峻剂。临床用于治疗胸腹停水实证,取效甚捷。
3、大黄配柴胡柴胡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为治疗少阳病之妙品。二药配伍,外解少阳,内泻热结,治疗少阳与阳明同病。正象汪昂所说:“少阳因不可下,然兼阳明腑证则当下”。如内外兼顾,表里双解之剂大柴胡汤。临床常用此方加减治急腹症,如急性胆襄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等,效果明显。
4、大黄配牡丹皮丹皮有清热凉血散瘀之效;大黄取其攻下泻热,凉血消煎痈逐瘀之功,二药配伍,清热凉血,散瘀消痈之力更强。如大黄牡丹皮汤。临床多用此方治疗肠痈及腹部瘀热内结证,效果其佳。
5、大黄配桃仁桃仁为活血祛瘀通经的要药。配伍大黄,取其活血祛瘀通经之功,则破瘀活血之力更强。用于瘀血阻滞证,可收良效。如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
6、大黄配甘草甘草补心气,益脾胃,并有缓和药物峻烈之性等作用。大黄荡涤肠胃推陈出新,以甘草缓之,使之攻下降火而不伤胃。如大黄甘草汤及调胃承气汤。二药配伍,使大便通,胃气和,实热得除,而达泻热和中调胃,邪去不伤正的目的,使攻下而无损伤脾胃之虑。
7、大黄配龙骨、牡蛎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此方治疗伤寒误治,邪陷少阳,热扰心神之少阳兼烦惊谵语证。其中龙骨、牡蛎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而止烦惊;大黄泻热而止谵语。
8、大黄配栀子栀子善于清泻三焦之火邪而除烦。二药配伍,大黄除实于下,栀子清热于上,以清泄心中郁热。如栀子大黄汤。
9、大黄配茵陈茵陈为治疗湿热黄疸的主药,大黄也有较强的清热祛湿退萱之效。二药相配,共奏清热除湿退黄之功,使湿热之邪从二便而解。从而使邪有去路,则黄疽自除,诸症皆平。如茵陈蒿汤。
10、大黄配黄连大黄清热泻火、凉血消痈;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以清泻心胃火见长。二药均为苦寒之品,伍用则相得益彰。以其苦寒清热降泻之力治疗因火热亢盛、迫血上溢的吐血、衄血,以及咽喉肿痛,目赤口疮、牙痛等实火上炎证。如泻心汤。
11、大黄配葶苈葶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配以大黄,借其泻下之功以助利水。多用于水肿实证之胸腹积水,小便不利者。如已椒苈黄丸、大陷胸丸。二者同用,葶苈泻肺行水,导水从小便而出;大黄通利大便,逐水从大便而出。前后分消,使二便通畅,水饮得除。
12、大黄配桂枝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阳,二者配伍,既可解表又可攻里。如桂枝加大黄汤。表证未解,里实已成,表里俱急者,用之颇宜。能调和营卫,兼通实滞,有其表里双解之妙。
13、大黄配厚朴厚朴行气燥湿运脾,能除胃肠气滞。大黄性苦寒,更具攻积导滞通便之功。二药伍用能行气滞,泻热结,治疗气滞不行,实热内积的内实气滞证。如厚朴三物汤,具有行气攻下之功效。
14、大黄配火麻仁火麻仁,味甘性平,本药多脂,其功能为润燥滑肠便,兼有滋养补虚的作用,为常用的润下药。与大黄配伍,泻而不峻,润而不腻,既能润肠,又可通便。用于邪热伤阴,或素体火旺,肠燥津枯的致大使燥结者,疗效极佳。如麻子仁丸。
15、大黄配附子附子辛温大热、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为治疗寒证之要药,大黄与之配伍,其苦寒之性被制约,苦达温下寒实积滞之效。对于寒实积滞所致的便秘,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实,故此时应用二药,更为恰当。如大黄去皮其实,用以治疗寒实内结,寒疝腹痛等,效果颇佳。
总之,大黄在临床上用之颇多,且配伍灵活,自如,随其配伍不同,而收多种功效,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