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芦山地震伤员心理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

/ 1

4.20芦山地震伤员心理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

姜永芬黄丽琼周昀霞白凤芝刘婧周红张静

姜永芬黄丽琼周昀霞白凤芝刘婧周红张静丁一宴

(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000)

“4?20芦山地震”不仅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强烈冲击。为了准确掌握地震伤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我院进行了地震伤员心理状况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我院收治的地震伤员102人,男性61例(59.80%),女性41例(41.20%),年龄48.56±18.25岁。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4?20地震伤员;(2)伤员意识清楚,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1)有智力或认知障碍、老年痴呆;(2)年龄<14岁。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这是被广泛使用的心理障碍检查工具,涉及90个项目,9个因子。

1.2.2施测人员:二级心理咨询师1名,三级心理咨询师2名,施测前作同质化培训。

1.2.3测评方法:调查时间为入院后24~48小时,由施测人员现场指导,伤员独立自评,问卷当场回收。发放问卷102份,收回有效问卷102份。

1.2.4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2结果

2.1一般情况:男61例,女41例;年龄14~80岁;文化程度从文盲到大专不等。

2.2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较为通用的筛查标准为任一因子分≥2即为阳性,见表1。

表1地震伤员SCL-90症状指数分布(n=102)

任一因子分<2≥2≥3≥4

伤员人数46(45.10%)19(18.63%)34(33.33%)3(2.94%)

2.3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其余8个因子和总均分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SCL-90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X±SD)

因子名称地震伤员(n=102)全国常模(n=1388)t(t检验)

躯体化2.02±0.901.37±0.487.22**

强迫症状2.01±0.771.62±0.585.02**

人际敏感1.68±0.641.65±0.510.46

抑郁1.96±0.811.50±0.595.64***

焦虑2.00±0.871.39±0.437.03***

敌对1.68±0.781.48±0.562.54*

恐怖1.64±0.781.23±0.415.26***

偏执1.65±0.781.43±0.572.80**

精神病性1.59±0.661.29±0.424.52***

总均分1.85±0.691.44±0.435.92***

注:*代表P<0.05,**代表P<0.01,***代表P<0.001。

3讨论

3.1心理损伤程度: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轻度和中度,重度比例低。雅安市是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重灾区,地震伤员对地震的科学认知和对损害的脱敏反应,可能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抗压力;也可能与个体受伤害程度较低或易感性较高等个性因素有关。

3.2症状分布:主要表现为情绪受损,因丧失安全感而产生了害怕、悲伤、担忧等负性情绪,继而导致躯体不适、强迫行为等急性应激反应。

3.3地震伤员心理健康受到损伤,程度为轻度到中度。

4干预对策

4.1统一组织:组建“4?20紧急心理干预救护小组”,成员为有心理学资质和危机干预经验的人员,制定干预方案,营造安全温馨的护理环境,安排适宜场所用于专项心理干预。

4.2临床干预

4.2.1团体干预: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ISD)是一种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是危机干预中经常采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可以帮助团体成员实现心理稳定化。

4.2.2个体干预:认知疗法在个体干预上有较好的效果。地震伤员的经历容易使他们产生灾难化、绝对化等消极想法,现实的评价和矫正这种想法能产生情绪和行为上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41-244.

[2]李功迎.紧急事件应激晤谈与危机干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3):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