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2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丁爱荣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程。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其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教材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手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其信心,养成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是新课程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导致大多数学生畏惧数学,不喜欢数学,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除数学学科本身特点之外,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如: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计划性,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方法不当,意志力不强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丧失,学习兴趣也就丧失殆尽。二是教师方面的原因。如教师对数学教育没有热情、缺乏敬业精神、数学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水平不高、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因材施教、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作业过多、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原有兴趣消失。另外,师生关系不好,也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失去学习兴趣……那么,对于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呢?

一、从增进师生感情中培养兴趣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爱心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任何教育教学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而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热爱学生,不仅是学习上关心他们,更要在生活上和思想上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爱心,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诚挚的爱,民主平等的态度,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对你所教的课产生兴趣,才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才能由怕学转化为好学、乐学。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从新课的导入中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精彩的新课导入,不仅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起到承前启后、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每一节课的内容特点精心安排新课的导入。如:在讲《二面角》的内容时,可以这样引入:“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度量方法,那么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怎样度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板书课题,这样导入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地把精力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中。还可以通过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或创设情景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对同学说:同学们我愿意在这一个月〈按30天算〉内每天给你们1000元,但在这个月内,你们必须:第一天给我扣回1分钱,第二天给我扣回2分钱,第三天给我扣回4分钱……即每一天扣回的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你们愿意不愿意?此题一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么“诱人”的条件到底有没有陷阱?只有算出“收支”对比,才能回答愿与不愿。“支”就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问题,如何求出这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呢?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及求和公式了。通过这个例子不但使学生产生求知的热情及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引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起到自然引入的作用。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用类比法、设疑法及联系实际的方法导入新课。

三、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培养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寓数学教育于活动之中。一是用生动事例揭示数学教学目的。例如:在平面几何开始,教师安排学生“生活在几何王国”里,让学生通过衣、食、住、行所见到的几何图形,在几何王国里漫游,使学生感受到人类生活的空间就是一个几何空间,激发学习几何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教学活。二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指出,凡是相对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新异性和刺激性的事物以及与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联系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人的兴趣。如:对于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在多媒体教室里,先用电脑演示物理现象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促使学生了解正弦函数的概念,进而一鼓作气,在屏幕上列表,描点,连线,做出其图象。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色、形、动、思强化为一体,然后进入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盎然,何乐而不为?同时,上课中多采用启发、议论、点拨、探究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无疑会效率倍增。另外还可通过组织兴趣小组、开设讲座、开展数学竞赛、举办墙报、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生活化教学培养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教学中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变为通俗的生活现象,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可以设计如下具体事例:假如你是汽车司机,已知汽车从刹车到停车所滑行的距离与时速的平方及汽车总重量成正比,设某辆汽车不装货物以时速50千米行驶,从刹车到停车走了25米,如果这辆汽车装着等于车重的货物行使时,发现前面20米处有一小孩摔倒在地上,问汽车最大限制时速为多少,才会不发生事故?(假设汽车司机发现小孩到刹车需经过1秒钟)这样的内容使同学们既感受到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重要性,又联系了实际,兴趣与积极性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也知道了数学不仅是简单的运算,还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

五、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美的享受中能启迪人的心灵,引起精神的升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领域中的数学美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如注意发掘和利用,可以激发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如:杨辉三角形,从表面看,是一些枯燥数字的堆积,但从理性上认识它,却在严整的排列中有优美匀称规律(组合数的两个性质),犹如一座数的山峰揉合了数学和谐之美,这些枯燥乏味数字的和谐组合,就产生了神奇的力量,令人赏心悦目。这样,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妙。在教学中进行“数学美”的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

总之,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取得良好学习成绩,而良好的学习成绩又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增强学习信心,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想,着力改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情感气氛,使教学环境处于最优化,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这样学生学习将是主动的、积极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就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