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了出现两难局面。一是经济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GDP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建筑业的强势发展,也势必促进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低就业率。高速发展的经济背后是严峻的就业形势。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2001-2008年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2009年高校毕业生生达到了610万人,创历史新高。此外,近几年全国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也基本维持在70%左右这样较低的水平。在这种两难的局面下探讨湖南省建设类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意义重大,也非常有必要。
一、当前建设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基本现状
为充分了解当前湖南省建设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于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湖南省的建设类高职院校、部分开设建设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及以湖南建工集团总公司为主等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网上电子调查)或座谈会,共发出调查表820份(包括就业调查表和毕业生素质调查表)。其中就业调查表600份,回收问卷554份,回收率达92.33%。男生为374名,女生180名;毕业生素质调查表220份,回收问卷195份,回收率达88.63%,男生135名,女生60名。调查涉及建设工程、道路桥梁、建筑学、工程造价、设备安装等建设类专业,调查的用人单位以湖南建筑集团总公司及其下属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公司、设备安装公司为主。在充分调查和实际考察的基础上,对我省建设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1.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但就业前景不乐观。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建筑业的兴起,湖南省建筑业近些年也发展很快,这对建设类高职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在开展就业抽样调查的554名的毕业生当中,有398名毕业生已找到工作,占总数的71.8%,只有156名毕业生还在继续找工作。有占55%的人认为身边其他同学的就业状况较好,而建设类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同层次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处于持平或较好的状态。这一切说明当前我省建设类高职毕业生总体就业状况还可以,但受近几年我国高校扩招,需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激增,建设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往年相比就业明显有下降的趋势。
2.毕业生就业期望偏高,影响求职择业。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占43.32%的毕业生回答,在其就业中注意的是“公司的规模或名气”,在问及“你能接受的月收入水平时”有占47.11%毕业生选择1500-2000,根据与企业相关人员的座谈获知目前一些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也只在1500左右,这作为一个刚出炉的没有实战经验的大专毕业生来说的确偏高。
3.女生就业相对较差。在调查的未就业毕业生当中有82名是女生,占未就业总数的52.26%,高于男生未就业比例。建设类高职毕业生因受专业的影响,男生人数占绝大多数,就业基数也大,而女生相对较少,就业基数也小。按道理应该女生未就业人数偏少,而事实正好相反。其中很大部分是用人单位考虑到女生特殊的生理方面的原因,不太适合胜任某些工作或会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而拒绝女性。还有部分是自身原因,如所学的专业为建筑工程或道路桥梁等制约就业,再就是长相、身高、能力等方面的原因。
4.对就业政策和形势了解不足,影响就业。在对当前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和形势了解程度的调查中有占62.09%的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形势不太了解,不了解就业政策和形势,就不会主动、积极的去就业。在整个大学期间,也就不会有意识地培养就业竞争力。即使就业了却因不了解相关就业政策,而相关就业权益得不到保护。
5.毕业生诚信度不高,有待加强。在涉及到“如果找到的单位理想,你会怎么办?”这个问题上有占64.08%的人,选择“毁约,再找其它单位”,占大多数,而回答其他如“先就业,再跳槽”、“不就业,自谋职业”仅占35.92%。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对此需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而在实际就业中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本已有合适的就业单位,但仍不甘心,希望找更好的就业单位。对此多方承诺用人单位,甚至不惜毁约达到个人目的。这样不仅浪费了就业岗位,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也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伤害,势必影响以后毕业生的就业。
6.就业指导仍需加强,质量有待提高。通过对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的满意度调查发现,尽管毕业生普遍对学校就业指导相关工作比较满意,但“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两项仍占总数的占29.06%。有占63.1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在就业中的作用一般,有占21.84%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在就业中的作用很小,从显示的数据来看加强就业指导教育服务的空间比较大,有待加强。
7.毕业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仍需强化。从对毕业生素质调查统计分析表中我们可以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合格度最低分别为68.20%、66.67%。毕业生能否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关键还是取决于这两项,数字显示离用人单位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对此高职院校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二、建设类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1.国家及行业有关就业政策、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是主要体现行业准入上,当前有些建筑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利用廉价而根本不懂建筑知识的农民工从事建筑方面的工作,这不仅对建筑业的发展不利,也使有所建树的建设类高职毕业生丧失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是作为就业主体的高校毕业生同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规范不全面及劳动人事制度和户籍制度等改革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建设类高职毕业生就业。
2.用人单位性别歧视影响女生就业。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仍然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着重要影响。由于女性特殊生理性质在工作上与男性相比处于弱势,同时还承担着生育重任,这使她们在就业上存在阶段性特征。此外,当前这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弱化了政府的干预职能,更加剧了女性在就业竞争中的不利处境。
3.就业平台承载力不足制约就业。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带来的大规模的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近些年每年新增大量的就业毕业生,严重冲击着我省的就业市场,造成近些年建设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明显比往年差。此外,部分用人单位追求高学历(本科以上),对高职毕业生不利。且在湖南省有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益阳城市学院等多所开设建筑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其培养的毕业生对建设类高职毕业生就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4.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阻碍就业。各高职院校对建设行业需求哪类人才、何种层面的人才、需要多少、就业状况如何的相关调查不够全面和深入;招生与就业论证体系也够不完善和严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往往只重视招生轻视就业,没很好地把招生与就业联系起来。
5.社会诚信程度不高不利于就业。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普遍严峻,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追求高就业率,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存在着人为造假现象,如制造假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现象,迷惑用人单位,使得建筑业企业在选拔应届毕业生时,有所顾虑,无形中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
6.就业指导不力影响就业。当前建设类高职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对就业形势不了解,相关求职技巧掌握不够都是学校就业指导不力的具体表现。当前,各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注重信息提供,忽视教育引导;注重技巧指导,轻视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课程教学,忽视日常教育;实施普遍教育,缺乏个性化专门指导。
三、促进我省建设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1.建立和实施行业资格准入制度。近年来,我省建筑业发展迅速,但快速发展背后是高事故率,廉价的劳动力。许多企业为了盈利利欲熏心置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不顾,利用毫无建筑相关知识的农民工从事建筑生产,实行行业资格准入制度就是规定具备一定的建筑相关知识的人才能从事建筑行业。
2.加强和完善就业政策和法规建设。近些年国家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也对过去的某些政策进行了优化如户籍、档案等。但还是有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有些政策只规定了大致框架,没有细化或给出具体措施或忽略了人性化因素。因此还有必要完善。如目前提倡各级政府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为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造条件,但在具体上政府作为促成方没有实质性的建树。对此,一要完善有关失业保障方面的立法,使失业保障的政策、措施、条件、标准有法可依,为不能及时就业或失业的学生提供再就业资本;二要加大《劳动法》的执法力度,保障在岗职工的合法权益,要为未及时就业或失业毕业生创造必要的促进就业工作条件;三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市场就业制度建设,规范建筑企业的招工和辞退行为,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这是加强建筑业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工程;四针对性别歧视,其中关键在于政府应该在政策、法律上对女性的就业的权利予以保障,使女性就业能受到国家政策和法规的保护,禁止歧视和排斥女性就业的现象发生。
3.调整专业设置与结构,强化实践性教学。
高职院校必须实施高职院校特有的办学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组织与教学内容安排上要与今后就业、用人单位需求接轨。
(1)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是要根据当前建筑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结构,减少长线专业,发展短线专业,开发新专业,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建筑类专业品牌;二是根据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要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在对教学计划进行反复调研、论证、调整的基础上,实施对教学计划的动态管理,真正建立以就业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三是改变传统单一的“灌入式”的教学方法,可结合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课堂讨论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来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四是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体之中,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施工员、造价员等,增加他们就业的“筹码”。
(2)加强校企合作,强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高职院校以培养生产一线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对此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立即上岗和适应岗位至关重要,学校理应加强与建筑业的联系和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到用人单位中进行现场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能为学生迅速从事生产和就业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仅可缓解校内实习基地不足,还可促进校企相互了解,消除企业与学校之间对人才培养脱节的矛盾,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3)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教学实训硬件建设。校内实训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也是高职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加大实验硬件投资力度,添置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完善实验教学系统,要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手段落后、设备陈旧、经费短缺,无法创造让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条件的现象,同时要加强对仪器设备和实训场地的管理,以充分利用教学实验资源为学生未来就业服务,为学生学习、实验、分析和研究提供方便。
4.完普就业指导体系,强化学生就业指导
(1)建立全过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这是课程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目前职业指导课程开发和改革理念。它主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知识结构、认知规律等特点,分别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加以指导。如在一年级教学安排以了解本专业、正确认识自我及学会职业生涯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主;在二年级教学安排以培养就业与创业能力和了解就业形势、政策与法规的教学内容为主;三年级教学安排则以掌握求职择业技巧和创业技巧、心理调适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主。
(2)采用灵活多样教学方式。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需求、态度、价值观、智力和其他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存在差异。我们在开展职业指导教育中必须重视这此差异,在教育中可采用“课程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原则、“课程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原则和“课程教学与个体指导相结合”原则来开展职业指导,以提高职业指导效果。使广大学生能转变就业观念,正确调整自身就业期望,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正视就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5.践行“以人为本”,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
(1)加强就业网站建设,增强各项服务力度。要重视学校就业网站建设,建立健全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毕业生信息和用人单位信息网络化,以供双方随时查询。要把就业网站建设成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进行就业相互沟通的主要桥梁。在公布信息时要及时、准确且能方便学生查询;在就业咨询上能及时和准确地满足学生要求,在就业派遣上要尽可能向学生提供便利,简化手续,一切围绕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
(2)注重调研和毕业生反馈工作。高职院校应建立对建筑业人才需求的预测机制及与市场相挂钩的人才培养反馈机制。学校应建立人才培养调研中心,定期到各地调研分析建筑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或各专业对人才需求状况及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有关决策部门,使学校能科学合理地将学生就业与学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和经费投人等工作进行合理规划。以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求及满足建筑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6.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健全和完善相关服务。基层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最大空间基层应该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的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也包括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