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7.5"公交事件发生后献血人群的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1

杭州市"7.5"公交事件发生后献血人群的调查分析

余敏敏李殷芳

余敏敏李殷芳(浙江省血液中心浙江杭州310006)

【中图分类号】R1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63-01【摘要】目的"7.5"杭州公交纵火事件(下称"7.5"事件)发生后,对杭州市主城区无偿献血人数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分别收集2013年全年和"7.5"事件发生后7月6日-7月9日杭州市主城区无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5"事件发生后,杭州市主城区无偿献血人数大幅度上升。其中18-35岁人群所占比例最高,"A"型和"O"型的献血者占大部分,杭州市本地户籍的的献血者比例增幅最大。结论"7.5"事件发生后,18-35岁人群成为献血主力军,所采集的血型符合患者和血液中心要求。

【关键词】7.5事件;献血人群;突发事件

2014年7月5日,杭州市发生了严重的公交纵火事件,共导致32人受伤。

该突发事件致使临床用血量大幅度增加,其中急需大量的A型和O型。针对这一情况,杭州各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宣传,应急招募,得到了广大爱心市民的极大响应,献血人数明显增加。现将调查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13年全年的献血者的常态资料和事件发生后7月6日-7月9日杭州市主城区4个街头流动点的无偿献血者。1.2调查内容献血者健康征询表中的相关个人资料:户籍、年龄、血型,并进行对比分析。1.3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表1-3)表12013年与2014年7月6日-9日杭州市献血者年龄组分布

3讨论本文表1结果表明"7.5"事件的发生激发了广大市民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7月6日-9日,26岁以上的献血者比例有较大幅度上升,但献血主体仍为18-35岁人群。经统计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突发事件献血环境和常态献血环境的人群年龄分布大体是一致的。突发事件后18-35岁的人群仍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表2结果显示事件发生后与常态的献血人群的各血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型和"O"型的献血者比例明显升高,分别由2013年的30.2%和34.5%上升至39.5%和42.9%。表明浙江省血液中心、新闻媒体和网络的宣传号召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表3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本地户籍的献血者比例大幅度提高,由2013年的8.8%升至33.4%,展现了最美杭州人团结一心、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

通过本次公交事件,我们认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单位在制定无偿献血招募预案时,应重视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充分发挥其传达快捷、影响力大等传播优势,做到与民众沟通的畅通性和时效性,最终形成民众合力。针对"7.5"杭州公交纵火事件,应在预案启动伊始向人们详细介绍浙江省血液中心血库的库存情况、烧伤患者急需大量"A"型和"O"型的血浆、如实反馈患者的用血情况等,提高血液中心应急预案的公信度。同时丰富宣传途径,充分利用新兴网络媒体,如微博、微信群,提高信息传播频率和覆盖程度。通过科学理念的传播和情感的感化,使民众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最后,启动血液应急保障措施时[1-2],人员应及时到岗,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并适当延长工作时间,安排科室技术骨干人员24小时应班,做好人力、物力、财力的最大保障。

参考文献[1]吕杭军,朱发明.甬温线特别重大列车交通事故血液应急保障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8-9[2]谭帮财,孙森."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大事故血液应急保障工作回顾[J].中国应急管理.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