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艺术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艺术初探

邱波

——◎邱波/辽宁省盘锦市第一中学——

〔摘要〕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方法的运用固然重要,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艺术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什么是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艺术,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主要艺术有哪些,本文对此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期引起更深入研究。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艺术

教师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讲究教育教学的艺术,思想品德教师也不例外。思想品德教学要取得实际效果,就得讲究方法和艺术。方法得当,艺术高超,可以使教育内容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相反缺乏艺术性就会事倍功半,难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教育内容加以重视,还必须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艺术的科学运用。

一、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艺术的含义

所谓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艺术,是指思想品德教育者(这里主要指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目标,而创造性的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的总和。它是教育者的知识、智慧、经验等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

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主要艺术

由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是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在校学生,他们精神世界发展需要的丰富性、思想问题的复杂性、特殊性,使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任务具有艰巨性,这就要求这些教育者要审时度势,娴熟地运用各种艺术性方法去开展工作。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也是一种艺术性活动。

1、运用语言的艺术。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法国的现状》中说过:“语言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这说明语言不仅是人与人交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同时它还有着巨大的力量。因此语言运用得好坏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成效有巨大的影响。

首先,语言要简明易懂、准确无误。列宁在论及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时曾经说过:“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抛弃记得熟烂的、现成的但群众还不懂的、还不熟悉的口号、决议和结论。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时应当把握语言的准确性和通俗性,上课时尽量措辞得当,不讲模凌两可的话;要深入浅出,尽量避免空话、套话。

其次,要声音洪亮,并注意语气的运用。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让受教育者内心深处对教育者的观点产生认同,首先就需要让受教育者听得到你在说的是什么。成功的演说家要求不拿话筒都能让最后一排的听众清楚的听见他在说什么。那么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也应该如此。与此同时,说话语气也很重要。同样的话不同的语气,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再次,语言的风格要丰富多样。由于教育教学场合和受教育者水平的多样性,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者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水平的受教育者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即所谓的“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2、巧妙利用突发事件的艺术。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的利用近期发生的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逐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然这里的突发事件应该广义的理解为近期班级中、学校里、社会上,甚至是国家、世界上发生的大事要事。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对人的影响是建立在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品德教育规律基础上的,带有必然性。但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丰富性及其思想的复杂性,对使得教育中确实存在许多“时机”,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教育者应该敏锐地捕捉它们,以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3、合理利用微观环境的影响的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实践范围,学生的生活实践范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微观环境,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辈群体环境。正确利用这些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起到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效果。

首先,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对孩子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温馨、和睦、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同时大量的统计数字也表明,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缺失与有严重缺陷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其次,学校环境。从总的方面看学校的活动是有利于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所以思想品德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学校环境的积极影响。

再次,同辈群体环境的影响。所谓同辈群体是指由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同辈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互相之间更容易形成认同感。

总的来说,微观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很大影响,正确利用微观环境的影响是工作在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艺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正因为如此,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掌握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艺术,丰富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4

2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9.11:274~27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57.2:416